川端康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
自古以來,這個鎮子把狗當做不吉利的動物,忌諱它,討厭它。有這樣一個傳說:犬就是“死神的御使”。一隻狗被某人家飼養,這家若死了人,這隻飼養的狗就一定被當做殉葬品,這是這個鎮上形成的習慣。然而,狗是具有那樣可愛性格的動物。愛撫狗這是人類更古老的習慣。這個鎮上,也只有飼養主家有人死了,纔會給狗帶來無可奈何的命運。這個鎮上深情的人顧忌餵養這種動物,只好忍耐着飼養貓或白兔。對自己的紅運有信心的人,反而飼養兩三隻,彷彿誇耀着他們家庭幸福的象徵,連死神也沒有靠近窺視的縫隙,被鎮上的人讚賞說:他們養那麼多隻狗都……這家頗感得意。
相信狗是“死神的御使”的原因是很單純的。狗用令人毛骨悚然的吠聲,來表現它憑嗅覺所感到的不安。彌留之際的病人越接近死亡,無疑就越會發出一種異樣的臭味兒。特別是患熱病的人,就可怕得更加厲害了。屍臭就更不用說了。臨死前後也難怪狗要吠吼不止。再說遇上一個人的死,這種臭味一度滲入鼻子,第二次再遇上,比前次更覺難以忍受,這是很自然的。鎮上的人是不是知道這種情況呢。他們一度在某死人家裏看見狗,就像遇見惡魔般地害怕,決定要把它殺掉。雖然不知道從前,是誰說出“死神的御使”這句話,不過兇猛的熱病一流行,鎮上的狗羣就會吠叫起來,使鎮上本來的恐怖景象更增加了昏暗。
村頭有個狗墳。墳冢上放置着一尊狗的石像,那似乎是向村社臨時借來的獅子狗石像。充當犧牲品的狗都葬在這裏。而且滑稽的事是,鎮上的人竟然在狗墳前祈求保佑病體康復,他們合十並供奉香花。
可是,與大都會相距八公里多的這個市鎮,直至二三十年前膨脹了起來,眼看着變成一片工廠地帶,許多外地人都遷到這裏來,狗數當然也增加了。把狗當做死神的這種信仰和權威也都喪失了。不過,死了人的人家,則依然默守着讓狗殉葬的舊習。有時候爲了這種事,舊居民和新來者之間還發生過沖突。讓倒黴的狗活下去,總之是件可怕的事,這是這個鎮上的人們自古以來的想法。總之參拜“狗墳”的人也是源源不斷的。
二
“待天黑再燒纔好呢。讓家屬看見真受不了。”傍晚,橋上一個納涼的客人眺望着火葬場的煙雲說。
“可是,某個大都會的火葬場也是亮着電燈點火的嘛。”
“可能是心理作用的緣故,真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