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黑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CBA電視新聞臺的紐約總部,關於一架空客A300客機被撞起火,並且正向達拉斯沃爾斯堡機場航行的最初消息終於送達,而此時距離電視臺全國晚間新聞首播僅剩幾分鐘了。
此時是東部時間傍晚6點21分,CBA電視新聞臺駐達拉斯分站站長通過對講機向紐約總部馬蹄組的製片人報告:“我們估計在沃爾斯堡機場隨時可能發生嚴重的飛機墜毀事故。之前,一架小型飛機和一架滿載乘客的空客客機在空中相撞。小型飛機當場墜毀,空客客機起火併試圖迫降。警察和救護車的無線電已經瀕臨崩潰。”
“天吶!”另一位馬蹄組的製片人說,“我們能拍到現場畫面嗎?”
所謂馬蹄組,就是那張可以坐12個人的特大號桌子,從每個工作日的清晨到晚間直播的最後一秒,製片人們在這裏策劃製作重大新聞的播出。在競爭對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那裏,這樣的小組被稱爲魚缸,在美國廣播公司被叫作圓邊,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索性就叫桌子。不管使用哪個名字,都是一回事兒。
據說在馬蹄組,對新聞進行評判和決策的都是電視臺的精英成員:執行製片人、主播、高級製片人、導演、編輯、撰稿人、圖片主編和他們的高級助手們。還有6臺計算機終端、有線新聞服務打印機、一組新型電話和電視監控器,它們類似於交響樂團中的樂器,在監控器上可以隨時查看未經編輯的內容和準備好的待播新聞片段,以及競爭對手的播出內容。
馬蹄組在CBA新聞大樓4層的中央開放區域辦公,旁邊是辦公室,那些全國晚間新聞的高級工作人員們可以隨時從馬蹄組狂熱的工作氣氛中退回到自己私人的工作空間。
今天與往常一樣,坐鎮馬蹄組的是執行製片人查克·因森。他身形瘦削,脾氣暴躁,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新聞人,早年曾在出版界工作,時至今日,他仍然鍾情於國內新聞多過國際新聞。在這個只要待上兩年就會使人筋疲力盡的職位上,因森工作了4年,依然精力充沛,但現年52歲的他,以電視界的標準來說已經算是高齡了。查克·因森說話簡明扼要,從不進行愚蠢的閒談,這些都出於一個原因:在這樣的工作壓力之下,根本沒有時間。
現在是9月中旬的一個星期三,工作壓力已經到達頂峯。從清晨開始,大家對全國晚間新聞的安排、主題和側重點進行了審查、討論和修訂,並做出最後的決定。分派到世界各地的記者和製片人們提出各自的意見、接受總部的命令並執行。在整個過程中,當天的新聞已經被削減爲8條平均時長一分半到兩分鐘的記者報道,加上兩段配有畫面的主播畫外音和4段無畫面旁白,二者的平均時長都是20秒。
現在距離直播時間已經不到8分鐘,由於達拉斯的突發新聞,整個新聞節目的播出安排都必須要重新調整。儘管沒人知道還能獲得多少信息或者能否拍到現場畫面,但是報道達拉斯的新聞就意味着至少要撤掉一條待播新聞,其他的新聞時長也要縮短。考慮到節目播出的平衡和時機,新聞的次序也要進行調整。就像經常會發生的那樣,只能一邊重新調整,一邊開始播出了。
“各位,要重新調整了。”因森乾脆地命令道,“我們要把達拉斯的新聞作爲頭條,克勞福德將進行無畫面的旁白。我們現在有電訊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