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黑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就算5秒鐘沒有氧氣,人的判斷能力也會大大削弱。
再待上5秒,缺氧造成的暫時興奮會讓很多人產生一種幻覺,覺得自己根本不需要吸氧。接着就只能逐漸失去知覺,了無牽掛了。
那些瞭解釋壓危害的人早就一直敦促航空公司,在起飛前向乘客詳細講解氧氣設備的用途和用法。他們認爲,航空公司應該告知乘客:一旦面前出現氧氣面罩,什麼也不要問,立馬抓住戴在口鼻處。如若真的發生釋壓,一秒都耽擱不得。如若只是虛驚一場,隨後也可以把面罩摘掉,反正也沒什麼壞處。
做過釋壓測試的飛行員都簡單體驗過高空缺氧的感受。在釋壓艙內,他們會帶上氧氣面罩開始簽字,中途氧氣面罩會被摘掉,於是字跡逐漸變得歪歪扭扭,甚至潦草難認。在他們昏迷之前,氧氣面罩會重新戴到他們臉上。
事後,飛行員簡直無法相信紙上是自己的筆跡。
可是,航空公司的管理層認爲,詳細的講解會在乘客中造成恐慌,因此堅持弱化飛行須知,只做些無關痛癢的廣播。於是,面帶微笑的空姐——也不知是因爲覺得無聊透頂還是滑稽可笑——總會漫不經心地向乘客演示這些設備的使用方法,同時由另一位並未露面的空姐趕在起飛前唸完千篇一律的廣播詞:在極爲罕見的情況下……而且……按照政府規定,我們必須告知您這些。可出現緊急情況需要使用這些設備的事,他們卻一向隻字不提。
結果就是,乘客被航空公司及其工作人員表面若無其事的樣子矇蔽了,也大大咧咧的,對那些緊急供氧設備毫不上心。(乘客以爲)頭頂那些儲備箱和看起來都差不多的演示方法是一羣偏愛制定各種規章的公務員一拍腦門硬加進來的。(無聊得要死!)顯然,這些都只是那羣只知腆着臉收稅,花錢時卻一毛不拔的公務員放的煙幕彈罷了。管它呢!
平時在正常航班上,偶爾也會發生儲備箱意外打開,氧氣面罩突然垂落到乘客面前的情況。這時,大多數乘客往往只會盯着那些氧氣罩面面相覷,根本沒打算戴上它們。即便真的出現了緊急情況,他們的反應也差不多。此時的2號航班上,正上演着這一幕。
看到大家的反應,弗恩·德莫雷斯特頓時火冒三丈,想起了那些他和其他飛行員過去常常大肆批判的輕描淡寫的氧氣面罩廣播。可他沒時間再大喊一聲提醒乘客,也顧不上離自己僅有幾步之遙的格溫,也許她已經死了,也可能還一息尚存。
現在只有一件事最重要:設法回到駕駛艙,盡力挽救這架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