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凱蒂發覺工作讓她的精神煥發出活力。每天太陽剛一升起,她就來到修道院,一直待到夕陽西下,金光鋪灑在狹窄的河道和密匝匝的帆船上,她才返回平房。院長嬤嬤讓她照料年紀較小的孩子。凱蒂的母親把料理家務的一套本事從自己家鄉利物浦帶到倫敦,凱蒂儘管生性輕佻,卻也承襲了相當的稟賦,但提起這些她總是一副自嘲的腔調。她廚藝不錯,縫縫補補也是一把好手。這份才幹一旦顯露出來,她便立刻被調去監管那些做縫紉、拼綴的女孩子。她們能聽懂一點兒法語,她也每天都學上幾句中國話,因此這工作對她來說不難應付。在其他時候,她還得去照看更小的孩子,免得他們調皮搗蛋。她要給他們穿衣服、脫衣服,該睡覺的時候就照顧他們睡覺。這裏有不少小孩子,由幾個阿媽照看着,但也吩咐她留意關照。這些事情沒有一樣是特別重要的,她情願做些更費力的差事,可院長嬤嬤並不理會她的懇求,凱蒂對她深感敬畏,沒再去糾纏。
最初幾天她必須想辦法克服對那些小女孩輕微的反感,她們的頭髮又硬又黑,黃色的圓臉上瞪着刺李子一般烏黑的眼珠,一個個穿着醜陋的制服。但她想起院長嬤嬤在她第一次造訪修道院時,身邊圍着那些醜陋的小東西,溫柔的表情讓面容都變得那般美好,她便決計不向自己的本能屈服。不久,她就能把這個和那個因爲跌倒或者正在長牙而哭個不停的小東西抱在懷裏。她發現溫柔地說幾句話(儘管孩子聽不懂她的語言)、摟抱一下、用自己柔軟的面頰貼緊那哭泣的小黃臉,都可以起到安慰和舒緩作用,這也漸漸打消了那種陌生的感覺。孩子們也不再怕她,每每遇到幼稚的小麻煩就來找她,看到他們信任自己,她便體會到一種奇特的幸福感。那些跟她學針線活的大孩子們也是這樣,她教她們針線活。她們明亮而聰穎的笑容、片言隻語的讚美帶給她們的快樂,都讓她深受感動。凱蒂覺得她們喜歡她,心裏既得意又自豪,反過來也喜歡她們。
不過有一個孩子她怎麼也無法習慣。那是一個六歲的小姑娘,因爲患上腦積水成了白癡,大腦袋加上矮小的身子讓她顯得頭重腳輕,搖搖擺擺,一雙大眼睛裏空無一物,嘴巴流着涎水。這個小生靈總在嘶啞地嘟囔着什麼,讓人既討厭又害怕。不知因爲什麼,這個傻東西對凱蒂產生了一種依戀。偌大的屋子裏,不管她走到哪兒,白癡都跟着她,死死抓住她的裙子,把臉緊貼在她的膝蓋上,還想去撫弄她的手。她厭惡得直哆嗦,知道這小東西渴望愛撫,可她就是下不了決心。
有一次,她跟聖約瑟修女談起這個孩子,她說這小東西活得實在太可憐了。聖約瑟修女微微一笑,朝這個不幸的小東西伸出手去。她走了過來,脹鼓鼓的額頭在修女的手上來回蹭着。
“可憐的小傢伙,”修女說,“她被送到這兒的時候馬上就要死了。上帝發了慈悲,當時我正好站在門口,一刻也不敢耽擱,馬上就給她施洗。你都不相信我們費了多大力氣才保住了她的性命,有三四次,我們都以爲她小小的靈魂就要昇天了。”
凱蒂沉默着。聖約瑟修女能說會道,接着又聊起了別的事情。第二天,那個白癡孩子來到她跟前,摸她的手,凱蒂橫下心來,愛撫地把手放在那光禿禿的大腦殼上,勉強擠出一絲微笑。但是,突然之間,那乖戾無常的孩子離開了她,好像對她失去了興趣,那天和隨後的一整天都沒再理睬她。凱蒂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又是微笑又是做手勢,想把她吸引過來,但她背過身去,假裝沒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