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司馬懿則是直接路過,半句話都未和陳矯說。
曹休丶曹真一同前來。身爲曹氏宗親又不管政務,陳矯和司馬孚的死活與他倆沒有半點干係。曹真甚至還在陳矯身邊繞了一圈後,才笑着走開。
日頭漸漸升高。陽光照在陳矯的臉上,起了一層細密的汗珠。
但陳矯沒得選,他必須站在這裏等着皇帝,爲了司馬孚,也爲了他陳矯自己,更爲了這個尚書令的顏面。
司馬孚這事,不能說和陳矯有關,應該說就是陳矯和司馬孚一起策劃的。
按朝廷法度,中書傳旨到了尚書檯,從理論上說,尚書檯確實有駁回意見還給中書的權力。但是否駁回意見,也是要分人的。
起碼在先帝曹丕在位的時候,陳矯沒有駁回過一次曹丕的旨意。
昨日正好,兩名中書都在皇帝的宴席上。從旁人觀感看來,就相當於陳矯和司馬孚駁了皇帝一般。
如今新帝即位,陳矯和司馬孚以諫言爲名,行邀名之實。
兩人明知道皇帝新即位,不太可能對大臣的諫言而下死手。相反,還可能對敢於諫言的大臣予以表彰,博一個『明君』的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