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早在官渡之戰的時候,曹操親率五千精銳襲擊烏巢並放火的當夜,張合就與高覽一起負責猛攻曹軍的大營。
當時負責鎮守大營的武將正是曹洪。張合未能攻下曹軍大營,又見烏巢火起心中忐忑,加之謀士郭圖爲了逃避罪責誣陷張合,於是張合率軍直接投了對面的曹洪。
正是因爲當時投降沒有什麼稀奇的,張合也就沒有多少心理負擔。曹操回營之後聽聞張合投降,非常高興的稱讚張合,說張合此行「如微子去殷,韓信歸漢也」。
曹魏的外姓將領裏,爲現代人所熟知的『五子良將』中,除了樂進從出道就在曹操麾下,于禁是先屬鮑信而後才屬曹操,剩下的三人張合丶張遼丶徐晃都是降將。
張遼原屬呂布,張合原屬袁紹,徐晃原屬楊奉。
曹魏麾下降臣降將衆多,東吳自然也有降臣。而潘浚就是降臣中混的最好的那一批。
潘浚是荊州武陵郡人,不到三十歲的時候就被當時的荊州牧劉表任命爲江夏郡從事。而劉備領荊州牧後,任命潘浚爲治中從事。
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派呂蒙襲取關羽之背,佔領荊州之後荊州文武紛紛歸附。但若直接就降了,怎能顯出潘浚的價值呢?於是潘浚稱疾待在家中。
潘浚本就是荊州名士,又拜得襄陽大儒宋忠爲師,更得到了『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揚名,和那些尋常官吏豈能一樣?
與此同時,正是鎮撫荊州的陸遜向孫權建言,以漢高祖和漢光武作爲例子,反覆提及爭取荊州士人歸納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