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陸遜說道:「是揚州。」
潘浚聞言搖了搖頭,長嘆了一口氣。
潘浚身爲荊州之人,又長期在荊州任職,如果一定要用兵,自然是想要用兵於荊州的。若能攻下襄陽,以襄陽丶江陵和漢水作爲依託鞏固荊州,不比在淮南的平原之上進攻曹魏要好得多?
忘了屢次都攻不下的合肥了?
東吳衆將在攻和守的選擇上,大部分都是偏向於守。
但正如曹魏內部有爭權奪利的分歧丶有攻守的分歧丶有用兵於荊州丶揚州和雍涼的分歧一般,東吳內部也有用兵於荊州和揚州的分歧。
早在建安五年,與現在相比的二十六年前,魯肅就曾經爲孫權進獻了所謂的『榻上策』,指導了東吳的戰略方向。
魯肅的意思是,以江東之地北攻徐州,不如沿長江而上,佔領荊州全境後『竟長江所極』,並以漢水和長江作爲依託成就鼎足之業。
魯肅確實是這樣謀劃的,也是這樣做的。從事實上來說,進攻位於長江上游的荊州而非徐揚之地,對東吳來說也是更現實的選擇。
但尷尬的事情發生了。繼任魯肅的呂蒙也意圖這樣去做,也以攻佔荊州作爲要事,反倒在關羽北攻襄樊之時,帶兵奇襲破壞了同盟的大好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