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頗有一些封建之感。
若是以後人的地圖來看,吳國的佔據荊州丶揚州丶交州,地域面積確實不小,甚至可以和北方分庭抗禮。
但若是看人口分佈,東吳的實控面積就變得可憐得多了。就連建業不遠的丹陽,還天天鬧山越呢。更別說那些戶口稀少丶卻要掌控的地方。
丘陵湖泊沼澤密佈,耕地少的可憐,山越之人還躲在山中不肯交稅。靠着這樣的百姓,又怎麼能建設好大吳呢?
面對這種情況,吳王孫權自然是有一套的。那就是從自己的麾下選出一名將軍,給他一千部曲,讓他領着部曲和部曲的家屬,自己搬到需要駐防的地方。不論是徵兵丶防禦還是征討山越,將領以部曲作爲骨幹,做起事來就更得心應手。
這簡直是三國版本的生產建設了。
數年之前,曹丕三路徵吳的時候,中路的曹仁從合肥南下率軍攻打濡須。朱桓當時手下只有五千士兵,曹仁本以爲這局穩了,令將軍常雕乘船去進攻濡須水中間的島嶼中州。
當時濡須守將朱桓的部曲家眷們,就居住在濡須中州之上。
當着別人的面進攻別人的家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