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回覆一下讀者的疑問 (第1/2頁)
聽風雨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些讀者認爲本書中,楊再興前期對劉備集團作用不大、覺得他白穿越了,我從以下幾方面給大家剖析一下如此安排的原因:
一. 適應期的限制:
本書開始階段,楊再興魂穿到一個十三四歲且身體底子並不是很好的少年身上,前世的武藝無法立刻在新身體上發揮出來,需要重新打磨調養。這就註定了他前期在武力輸出上會受到限制,難以像巔峯時期那樣在戰場上大殺四方、迅速建立赫赫戰功,從而給人一種前期好像誰也打不過,作用不突出的感覺。
但這種身體與武藝的適應過程其實是符合邏輯且必要的情節設定,爲他後續的成長和爆發埋下了伏筆。不能僅僅因爲前期的相對弱勢就否定他的價值和穿越的意義。
二. 局勢與資源的影響:
在三國前期,劉備集團本身就處於相對弱小的階段。
(1)劉備集團起初勢力範圍極其有限,很長時間內都沒有穩定的根據地。在赤壁之戰前,劉備輾轉多地依附他人。
(2)從兵力上看,劉備集團在前期兵力稀少。涿郡起兵平復黃巾之亂時,只募得500鄉勇,任安喜縣尉時更是遣散了手下,只留關張與幾十人在身邊,投公孫瓚後雖被舉爲別部司馬,手下也就千餘人馬,且不屬於正規軍的編制。哪怕是之後出任平原相時,麾下兵力仍舊不多,平原郡在當時並不是什麼大郡。與北方各路諸侯的大軍相比懸殊巨大。在將領和士兵素質層面,儘管有關羽、張飛、趙雲等名將,但中層將領和優秀基層士兵數量不足。同時,軍事裝備和補給也落後於其他大勢力。這就意味着在面對軍事衝突時,劉備集團常常處於劣勢,即使楊再興擁有高強的武藝和一定的智謀,但在集團整體實力不足的情況下,他個人的影響力也難以在短時間內得到充分體現。
(3)劉備雖自稱漢室宗親,但前期這一身份未得到廣泛認可。在諸侯割據的亂世,沒有穩定根據地的劉備缺乏政治根基。在人才競爭中,優秀人才更傾向於投靠曹操、袁紹等強大勢力,這使得劉備集團在發展過程中缺乏足夠的智力支持和政治資源,楊再興的行動也就失去了有力的政治依託。
除此之外,劉備集團所處地區的經濟狀況不佳。平原因戰亂人口流失、土地荒蕪,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交通因公孫瓚與袁紹大戰受阻,商業貿易不發達。這種經濟狀況無法支撐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和發展計劃,限制了集團成員包括楊再興發揮軍事和戰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