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節日甚多的京都,千重子喜歡鞍馬寺的火節勝過“大字”。由於地點不太遠,苗子也去看過。但是,以往即使在火節的活動場地擦肩而過,她們倆彼此也不會留意。
從鞍馬道通往寺廟,一路上家家戶戶紮上松枝,屋頂灑上水。人們從半夜裏就舉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火把,嘴裏喊着“嗨喲嗨喲喲”的呼號,登上鞍馬寺。火焰熊熊燃燒。兩座轎子出現時,村裏(現在是鎮)的女人們全體出動去拉轎上的繩子。最後才獻上大火把。節日的活動一直持續到天快亮的時分。
不過,這種有名的火節,今年停止舉行了。據說是爲了什麼節約。伐竹節雖照舊進行,可是火節則不舉行了。
北野天神的“芋莖節”今年也取消了。據說是由於芋頭歉收,無法裝飾芋莖轎的緣故。
在京都,經常舉行諸如鹿谷安樂寺的“供奉南瓜”,或蓮華寺的“封印黃瓜”等儀式。這些儀式顯示了古都的風貌,也反映了京都人生活的一個方面。
近年來又恢復了在嵐山河流上泛龍舟的迦陵頻伽和在上賀茂神社院內小河上舉行的曲水宴等儀式。這些都是當年王朝貴族的高雅游樂。
曲水宴,就是身穿古裝的人坐在河岸邊上,讓酒杯從小河上漂過來,在這工夫,或寫詩作畫,或寫別的什麼,待漂到自己跟前時,拿起酒杯,把酒一飲而盡,然後又讓酒杯漂到下一個地方去。這種事都是由書童侍候的。
這是從去年開始舉辦的盛事,千重子去觀看了。本來在王朝公卿前頭的是歌人吉井勇(這位吉井勇已與世長辭,不在人世了)。
千重子今年沒去參觀嵐山的迦陵頻伽。她總覺得這些活動缺乏古雅的風趣。因爲京都古色古香的盛會很多,她幾乎都看不過來呢。
千重子的母親阿繁幹活勤快,千重子也許是從小就受到她的薰陶,或許是天生的秉性,早早起牀就細心地揩拭格子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