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江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旌節始於大周,是使節身份的象徵,正規的華夏旌節,包括門旗二面,龍虎旌一面,節一支,麾槍二支,豹尾二支,一共八個物件組成。
其中,節用金銅葉做成,旗用九幅紅綢做成,上面裝有塗金,形如龍頭。
到了唐朝之時,因爲施行節度使制度,所以衍生出來了雙旌雙節,旌以專賞,節以專殺,表示節度使有一方的生殺大權!
到了後來,旌節的形制就各不一樣了。
中原王朝的旌節依舊不是周制就是唐制,而北元等周邊地區的旌節,就融入了他們國家的文化特色。
比如他們旌節之上吊着的,就是狼的尾巴,旌節手杖上的裝飾也是狼的圖騰!
“北元使者有請!
”
也就在來自關內的風,通過門洞,吹得旌節狼尾翻飛之時,一隊人馬也隨之衝了出來。
看似夾道歡迎,實際上卻各個目光如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