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第8/60頁)
京極夏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你對我的事情,那個什麼,在作分析吧?”
這次真的無法回應了。
臉紅。
宗教心理學的發端,究竟是什麼呢?——降旗如此思考,代替了回應。
斯塔伯克(注:斯塔伯克〈Starbuck,E.D,一八六六~一九四七〉,美國心理學家,首創“宗教心理學”一詞。)的《宗教心理學》在美國是一八九九年出版的吧。比詹姆斯(注:詹姆斯〈W.James,一八四二~一九一〇〉,美國心理學家,實用主義哲學家。)的《宗教經驗之種種》還要晚一點吧。無論如何,精神分析學的歷史依舊淺短——他想着這個問題。
白丘說:“是穆勒(注:穆勒〈Johann Friedrich Theodor Muller,一八二一~一八九七〉。)的《宗教科學》嗎?我讀了那本書,但那是宗教學,跟心理學無關吧。記得你討厭的那位先生也寫了宗教方面的書,是吧?嗯,叫什麼摩西來着?”
“是《摩西與一神教》,那不是你應該讀的書。”
弗洛伊德另外還出版了幾本宗教論。他認爲,宗教只是“集體性的強迫症”,神也不過只是“幼兒期的父親形象”。這種解釋有很大的問題——很多人如此批評。
當然,絕對是不適合虔誠信徒的意見。然而,完全不信神的降旗,也全然同意這樣的聲音。弗洛伊德的見解不過是有點過頭的生物學性解釋。宗教體驗的確是個人的經驗,但宗教無法只用個人體驗一語道盡。欠缺社會學性的,或是文化論性考慮的弗洛伊德學說是不完整的。
降旗認爲說到對宗教心理學有貢獻的人,不如推崇榮格。榮格提倡,對所謂集合性的無意識或原型的概念、宗教性的象徵,加以解釋,這對宗教心理學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成果吧。但無論如何,深層心理學的探究依舊不變,因此不走到那裏是無法論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