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溝正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他逗留的那三天內,我們曾經針對偵探小說的內容進行討論,就在那個時候我提到了“無面屍”。
二十年前,我曾經將某雜誌的偵探小說加以分類,我認爲,“一人兩角”型、“密室殺人”型、“無面屍”型是偵探小說最主要的三種形態。二十年來,偵探小說已經有相當大的變動,但前面提的三種形態,仍然是偵探小說的主流。
仔細分析這三種類型,我們可以發現它們之間有很大的差異。“密室殺人”及“無面屍”這兩種類型,當讀者還沒開始閱讀之前,就已經可以瞭解到它的類別,但“一人兩角”並不一樣,它的類別往往要到最後纔會浮現出來,而且作者要使讀者能明確感覺到這是“一人兩角”型的小說纔行。(有些偵探小說會讓犯人表現得十分善良,這也是一種一人兩角的類型,但和這裏所說的“一人兩角”不同。)從這個角度來看“一人兩角”型及“密室殺人”型或“無面屍”型有很大的差異。“密室殺人”型的小說一眼就可以看出是“密室殺人”,但它的情節卻是千變萬化。雖然這類小說全都是以“密室殺人”型爲主題,但如何安排故事發展,就要看作者的功力了。
然而“無面屍”的情形則完全不同。在偵探小說中,無面屍通常是臉被砍得無法辨認,或是無頭屍體、被焚燒過的屍體,甚至屍體失蹤等等,當類似案件發生時,十個人之中大約有九個人可以猜測到誰是被害者及誰是加害者。因爲在“無面屍”中通常會有一種現象:某甲一直被當成被害者,但他並不是真正的被害者,而是犯人;而一直被認定是犯人的某乙(乙的形蹤當然不明)卻是屍體本人,也就是被害者。到目前爲止的偵探小說,都是採用這種公式來處理,讀者自然一猜就知道兇手是誰。
當我意氣風發地討論這些事情時,金田一耕助也搔着頭問:“這不是一件很奇妙的事嗎?”
“是啊!偵探小說要寫得吸引人,就必須強調結尾要出人意料之外。但只有‘無面屍’這類型,不論是任何人寫,都是犯人和被害人對調,事實上也只有在‘無面屍’的型態下,纔會在剛發生事件之時,讀者就知道犯人是誰了。這一點對作者而言十分不利,但就是因爲作者意識到這種不利之處,反而更加誘使作者去嘗試寫這種體裁。”
金田一耕助帶着好奇的口吻問道:
“在偵探小說中出現‘無面屍’時,一定是犯人和被害人對調嗎?”
“是的。雖然也有少數例外,但犯人和被害人對調的公式其實也挺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