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隨着時間的推移四個孤兒也漸漸地成了好朋友。安寧沉着冷靜、倔犟如驢。時昭則機敏靈活,愛惡作劇和小偷小摸。文鼎和文成兄妹倆是完全相反的性格,文鼎豪放霸道、講江湖義氣,喜歡吹牛打架;文成則外柔內剛、嫺雅安靜,但頑強清高。兄妹倆不是能合得來的人,見面經常是文鼎氣勢洶洶而來垂頭喪氣而歸,而文成則永遠是那個氣定神閒的小丫頭。
教務處主任邱老師也是愛搞笑之人,她給安寧起了個外號叫“石頭”,給文成起了個外號叫“木頭”,當然她自己也捱了個時昭起的外號叫“老瓜婆”。據說那是某次鼓上蚤時昭偷了學校食堂的兩塊熟肥臘肉,喫完後再把死老鼠的爪子沾上灰在食堂地面、檯面上按了一組爪印,第二天邱老師居然大呼小叫地要求滅鼠後時昭得意洋洋地給她起的。“老瓜婆”既有嘲笑成分也有泄憤成分,因爲這位邱老師脾氣不小,幾年間已經拿棍子揍了幾次鼓上蚤時昭。而時昭是身體喫了虧嘴上卻不會白喫虧的人。
時間就這麼悄然而逝。每到週末,安寧便一個人在放學後來到魚梁石村接受連山的訓導,當然也順便帶回些生活用品。這些年來連山給安寧的生活費總是很少,或者說極少,但安寧是從小受苦之人,所以也能坦然處之。
連山對安寧的訓導是極爲嚴格的。每週兩日的訓練除了有常規的體能、內力、外力、格鬥術,還包括了瑜珈、觀想、心識和覺悟。按照佛經密宗的《瑜伽師地論》和《大乘起世論》的指引,大約人體由內及外需經過六觸,即眼、耳、鼻、舌、身、意的開發和覺悟。隨着身體內在六觸的不斷自省開悟,人會慢慢地延伸六觸,找到平常人所沒有的第七識“末那識”。找到第七識“末那識”後人體就能體會到六觸實際上是與自然宇宙相連接、互爲一體的,人的六觸只是大自然生息中微乎其微的一部分。譬如眼觸,普通凡人所能看到的景物是非常少的。所謂見山不識山,“不識廬山真面目”就是實例之一。世間凡人所見之物不過是盲人摸象,只見所想見罷了,如何得實相之萬分之一二?再譬如耳觸,凡夫俗子只能做到“聞其聲知其人”,但“聞其聲而不見其人”就不是常人所理解了,更何況還有高音頻、超高音頻、低音頻、超低音頻……每種生物均有自己獨一無二的聲音紋路和心律合旋。至於山有山的言語水有水的聲韻就更不被人所知,而據說某些植物能與異界生靈交流,則是凡人聞所未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六觸的基本開導訓練,安寧早在納龍國虎穴寺生活時就已經接受了,那是安寧外公冬雷殫精竭慮的悉心調教。無數個清晨和夜晚,冬和尚將他和安平(原名楊海、安寧非血緣之兄)喚至虎穴寺山崖邊的一根擎天石柱前,讓他們採天地之氣化爲己息,觀雲海聚散感受命力之無常與有常,聽山之聲林之語,把自己的身心脈搏和喜樂悲慼完全交給自然。經過三年多的艱苦訓練,至安平、安寧下山時,安平已經六觸全開、第七識末那識也已經悟到第四層“彼己相分”了(末那識共分五級,分別是知己、知彼、知彼知己、彼己相分、己彼相合)。安寧也已六觸全開,末那識甚至是人體終極意識第八識“阿賴耶識”彷彿自帶,只是不能隨心所欲地運用。
“連山叔叔的修爲、心智均在我之上。”
冬和尚(冬雷)安排安寧下山讀書他們彼此分手時冬和尚說的這句話大概就是指在人體終極第八識、“阿賴耶識”的應用上,冬和尚已無法將最好的教給安寧了。
一日,連山帶着安寧走出魚梁石村來到村口的溪水邊,他們溯河而上,漸漸地走進一條狹窄幽深的山谷。但見山谷間怪石嶙峋,雜草叢生,溪水雖不大但擊石而響,隆隆如金鼓齊鳴,隱隱有殺伐之氣。他們在溪水邊佇立良久,連山忽然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