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極夏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沒錯沒錯,老人復以和藹語氣回答:“不過,這種事還真是巧合。就好比人以爲祈雨應驗,卻不過是碰巧遇上老天爺降雨。若未降雨,祈雨靈驗的傳聞便無人流傳了。”
“無人流傳……”
“或許,這不過是一種話術罷了。倘若作法後仍未降雨,作法便可謂失敗。既然謂之失敗,便代表作法原本就是以能夠成功召雨爲前提。倘若原本的前提是作法亦無法召雨,一遇降雨,便將被視爲巧合。”
有道理,與次郎心想。“但既然祈雨等同於祈求老天爺賞臉,這前提似乎也是理所當然。”
先生這話或許沒錯,老人繼續說道:“不過,若將未降雨視爲失敗,此失敗便能證明作法並不具任何法力。作法多半無法成功召雨。但屢經失敗後,有一回真碰上老天降雨,可就要被視爲法力靈驗了。相信儀式具有法力者,便是如此想法。但若有不信者以作法亦無法召雨爲前提,無法成功召雨便就視爲理所當然,如遇降雨,便是罕見的巧合了。遇此罕見巧合,人們便將爲文記述或憑記憶傳誦。非者,便不會留下任何記述。”
“不論是信或不信,問題終究在於祈雨後是否真會降雨,不是嗎?”與次郎說道。
答得好,老人一臉開心地說道:“祈雨不靈驗時雖佔壓倒性多數,但不知何故,失敗的例子卻總爲人忽視。到頭來,唯有真碰上降雨時,祈雨才爲人注意,併爲此議論究竟是靈驗,還是純屬巧合。但此種議論怎麼可能有任何結論?畢竟既無人能判斷,亦無人能證明作法是否真有效用。老夫認爲既然如此,不如端出未降雨的例子,議論祈雨爲何不靈驗較爲有益。只可惜,似乎無人做如是想。”話畢,老人合掌,搓揉起乾枯的雙手。
“即,大家只在意召雨應驗時?”正馬問道。
沒錯,老人回答:“那怪火是如何消失的,已無從知曉。欲調查古時記述的真相,更是註定徒勞。不管如何費心推理,也無從做出結論。但六部作法後怪事便告止息,畢竟是事實,故此,村民對名叫天行坊的六部纔會如此信賴。噢,老夫也曾見過這位六部,果真是一位堂堂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