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村誠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石井啓夫
森村誠一生於昭和8年(公元1933年。——譯者注)。那是日本在國內和國際上都開始塗上戰爭的色彩,準備公然發動戰爭的前夕。那個時期,日本正一步一步地走向戰爭的狀態,前一年策動中國發佈滿洲國宣言、五·一五事件犬養毅首相被暗殺、退出聯合國,等等。
當然,那時森村誠一剛剛出生,他無法預知這些社會動盪。但是,昭和8年出生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在嬰幼兒時期就感受到那年播種的“世界戰爭”這朵“惡花”不祥地開放,而在昭和20年(公元1945年。——譯者注)戰爭這朵“惡花”悽慘凋落的戰爭結束時,他們正處身心兩方面對社會的動盪更爲敏銳的少年時代。
這一年代就是所謂的“飢餓時代”,不可思議的是,那個年代作家輩出。隨手翻閱《文藝年鑑》《新潮社》,夾在昭和7年出生的五木寬之、勝目梓和昭和9年出生的井上廂、筒井康隆他們中間的,倘若不算與江藤淳、渡邊淳一、半村良、淺利慶太、藤本義一、森村誠一同樣的推理小說作家,還可以屈指數出泡坂妻夫、生島治郎、齋藤榮、戶川昌子等。
他們雖然文學的形式和風格各異,但同樣都是在少年時代身心兩方面飽受戰爭的折磨,切身體驗着食慾旺盛時代喫不飽的痛苦。據《推理文壇戰後史》(雙葉社,山村正夫著)記載,森村誠一在孩子時代讀書馬虎,盡在閱讀文庫本書籍和冒險小說,對“昨天的敵人成爲今天的朋友”和“君子翻臉”的瞬息萬變,深感震動。
筆者認爲,如今作爲推理作家已經站在推理小說界頂峯的森村誠一先生,敢於撇開推理小說,通過《惡魔的飽食》和《〈日本國憲法〉的證明》等非虛構性小說,不遺餘力地重提舊日本軍的戰爭責任與和平思想,其根源不正是來自於森村誠一在少年時代的痛心體驗嗎?
一名少年國民森村誠一,沒有經歷過學徒動員(指日本發動侵略戰爭時動員剛離開學校的少年當兵。——譯者注),也不可能爲戰爭勢態承擔某一方面的責任,現在作爲作家,他擺出了親自拷問經歷那個時代的人們的責任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