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使得她們的生產效率並不高,謝晏也想過要改進紡織工具,但他始終不是真的全能全知,總有“弱勢科目”,要他織個圍巾還勉強能行,憑空造個織布機出來還是太強人所難。
而如今烏蘭赫勒的紡車與織機,雖然仍很簡陋,卻至少有了個框架,在這個基礎上改進,謝晏還是有一點思路的。
現代的中學歷史就教過,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端是“珍妮紡紗機”的發明。
這機器的由來還有一個故事,據說是發明者有一次不小心踢翻了妻子的紡紗機,發現橫着的紗錠直立起來後仍在轉動,便想出將多個紗錠豎着排列、用一個紡輪帶動的辦法,製造出了紡紗效率更高的“珍妮機”。
所以還有人戲稱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被一腳踢出來的”,謝晏對這個說法印象頗深,此時觀察着那紡車的結構仔細回想,很快有了靈感。
至於織布機,謝晏記得有一件發明也在工業革命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便是“飛梭”。
所謂飛梭,其實就是一種安裝在滑槽裏、帶有小輪的梭子,只要在滑槽的兩端安上彈簧,原本需要手動操作穿過的緯線就能更快地隨着飛梭來回穿行,極大地提高織布的效率。
一想到彈簧,謝晏就想起了那顛得他屁股都快碎了的馬車。
他光想着造四輪車,居然把減震這回事給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