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年輕的翻譯扶着他那灰色的眼鏡框,問道:“入江先生,您爲什麼要求上玉嶺這樣的地方去呀?”
“我想再看一下那兒的摩崖佛。很久很久以前,我曾經在那裏做過非常詳細的調查。”入江章介回答說。
“據我們瞭解,玉嶺的佛像在我國是居於第三流、第四流的。幾乎沒有什麼人知道它。您爲什麼非要去看它不可呢?’’翻譯的日語說得很慢,段落分明,看來他主要是想讓對方理解自己的意思。
“那兒的佛像,不是象雲崗或龍門的石佛那樣由當時的統治者利用權力和財力建造的,是由沒有任何背景靠山的民衆辛辛苦苦刻在岩石上的。我對這一點很感興趣。所以,如果可能的試我想再看一次。我是這麼想的。”入江這麼回答說。他感到不僅是自己的語調已經不知不覺地配合翻譯的日語語調,就連提出所謂沒有任何背景靠山的民衆之類的理由,也符合這個國家的國情。
翻譯把入江的話轉譯給旁邊的一位中年的官員。入江借中國話,他知道翻譯譯的十分準確。
桌子上放着入江提出的要求訪問的地方的日程表。官員頻頻地點頭然後拿起一支紅鉛箋.在“玉嶺”兩個字上劃了一個圓圓。
這表明已得到了批准。
日程表上約半數的地名,由於情況不便而被刪掉了。當時正是紅衛兵大串聯的期間,看來存在着許多問題。現在入江他們的視察團,原來就是預定坐火車從北京到上海來的,後來改變爲坐飛機。
玉嶺並沒有什麼特別值得一看的名勝古蹟或優美的風景,而且交通也很不方便;摩崖佛的刻工也很稚拙,基本上是出於外行人之手。外國來訪的客人恐怕誰也不會去這種地方。入江原來預想官員一看這個日程表一定會大筆一揮就把它則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