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只有這點光量也會感到目眩,對吧?那是因爲人類平時被過分多餘的光線包圍了。”
高行和優美子也跟着走了進去,沒想到裏面竟很寬敞。牆壁沒有塗裝,全是裸露的水泥。右手邊有一段小小的樓梯,應該是登上舞臺用的。
“這個音樂廳很不錯吧。都已經完成到這個程度了,卻說經費不足,實在讓人難以置信。”
“你準備在這裏幹什麼?”優美子問。
“當然是演奏啊。開音樂會。”
“音樂會?”高行想起上次來這裏時聽到的《波萊羅》。難道光真的只是在辦音樂會嗎?不,他轉念一想,那絕對不可能。“光,後面那是什麼?”
高行發現那裏擺着一臺奇怪的機器,便問了一句。從一個小型電視機大小的盒子裏伸出一根長約一米的支柱,支柱末端分成三股,分別頂着一個比排球略小一點的白色圓球。
“你說這個嗎?唔,硬要說的話,是民謠吉他。”
“民謠吉他?那是什麼?”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曾經非常流行民謠這種音樂形式。儘管其信息量豐富和人才輩出也是原因之一,但這種音樂能夠普及的最大原因在於,人們能夠隨時隨地演奏。與其他音樂形式不同,民謠只需一把吉他就能完成。民謠原本就包含着巡迴於戰場主張反戰的目的,其機動性自然是不可或缺的。後來,民謠又漸漸發展成了新音樂[1]、搖滾樂等多樣化的音樂形式,如今年輕人到音樂會會場追尋好音樂已經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在人羣聚集的地方,利用一把吉他彈奏的形式發生了改變。現在人們只要把整整三卡車的器材搬運到根據音響工學建造的會場中,組建起產生優質音效的系統,然後再靜心等待,聽衆就會聚集過來了。但我認爲,這其中功勞最大的,還是讓人們養成了傾聽現場音樂習慣的民謠。這件事也給了我一個啓發。那就是,若想傳播什麼東西,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機動性。所以我需要一把民謠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