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鳥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歐美研究機構一向重視資金供應,能立刻帶來效益的論文,往往也能得到醫藥公司第一時間的反饋。
那麼,是因爲作者來自偏僻的中國,以至於論文都無人問津?
楊銳回憶着自己所知的資料,再次否定這個想法,醫藥公司可是禿鷲一樣的動物,不會放棄任何一絲腐肉的。他們能坐視幾萬乃至幾十萬人窮人因爲無藥可救而死亡,卻不會放鬆自己的利益——甚至連對方自己生產的專利授權都不被允許。這既是人性的殘酷,也是市場使然,在資本主義的制度下,爲了挽救幾萬乃至幾十萬人的生命而放鬆了自己的利益的醫藥公司,通常都被市場大潮給消滅乾淨了。
特別是1980年以後的醫藥公司,和1980年以前的醫藥公司截然不同
1980年以前的歐美醫藥公司多少還帶點羅斯福的社會主義精神,1880年以後的歐美醫藥公司,特別是美國醫藥公司,卻已因爲里根政府的泛商業化所燃燒。
隨着一系列的法案的提出,大學和小公司開始有權爲得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而申請專利,並收取專利稅——在此之前,由財政撥款的研發成果是不受專利保護的,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用。
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的發展起來,它們多數由大學的研究人員所設立,並從大型製藥公司手裏賺取不菲的專利費。
如果說80年代以前的美國研究人員依舊安於清貧,到了82年,有能力卻不願意搬入豪宅的醫藥研究人員已經變的很少了。
自80年代伊始,生物產業已然變成了新的淘金時代。
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和數量衆多的研究人員瘋狂的追逐每一粒金沙。大型醫藥公司在每一塊傳說的礦源處開門迎客,無論是否真的有金沙被淘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