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鳥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當然,對於北大離子通道實驗室,華銳實驗室,或者北大本身來說,讚頌與怨念,都是極好的東西。
在這樣的氣氛中,連媒體都變的乖巧許多,只是循例報道了一些人體基因組計劃的進度。
楊銳也難得清靜了兩天。
到了坐機迴轉的時間,纔有幾家媒體又來採訪。
或許是有了幾天的時間做緩衝,媒體的問題都更有指向性一些。
例行的個人八卦和行業八卦之外,一名記者才突然襲擊似的道:“楊教授,你在演講中說採用鳥槍法需要部屬大量的計算機,您在中國的研究,也會如此嗎?”
“當然。”楊銳點頭。
記者暗戳戳的掏出小刀刀:“中國政府能夠提供如此規模的經費和設備嗎?”
“恩,我準備自己投入一些錢做啓動資金。”楊銳說着解釋一句:“諾獎的獎金,特別是西地那非的收益,我都準備投進去。”
實際上自然不可能這麼多,但在這種時候,就不用收着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