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詩人關切地詢問友人何時歸來,那可怕的路途和陡峭的岩石讓人望而卻步。悲鳥的哀嚎、子規的啼鳴,更增添了蜀道的淒涼氛圍,讓人心生悲慼。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峯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再次強調蜀道之難,那連綿的山峯離天不足一尺,枯松倒掛在絕壁之上,湍急的瀑布飛瀉而下,撞擊着山崖,發出雷鳴般的聲響。這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景象,讓人的容顏爲之變色。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爲乎來哉!”面對如此艱險的蜀道,詩人不禁感嘆遠方的客人爲何要來。然而,這看似是勸阻,實則更激發了人們對蜀道的好奇和探索慾望。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爲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劍閣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若守關之人不可靠,就會變成豺狼虎豹,危害百姓。這裏不僅描繪了蜀道的軍事險要,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盪不安。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成都雖然繁華快樂,但面對蜀道的艱險,還是早日回家爲好。最後,詩人再次長嘆蜀道之難,側身西望,滿心的感慨與無奈。
讀《蜀道難》,我們彷彿跟隨李白一同踏上了那充滿艱險的征途。他以神奇的想象、奔放的語言和豐富的藝術手法,爲我們展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蜀道畫卷。這首詩不僅是對自然景觀的描繪,更是詩人對人生道路艱難的感慨和對社會現實的關注。
從藝術角度來看,《蜀道難》的魅力無窮。它的句式靈活多變,長短交錯,韻律跌宕起伏,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音樂美。同時,大量的誇張、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使詩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