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鳥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人說,20世紀80年代,是中國最自由,最幸福,最有希望的年代。生存於該時代的人,是幸運的,穿越到該時代的人,卻是迷茫的。
……
數日後,蘇城接受了他的新身份,成爲一名來自偏遠山區的北大中文系文學專業學生。
如果拋去時代背景和人生經歷不談,重活一次混成1987年的北大生,也是賺了。而且,這個時期的中國正值新文學崛起,人人皆以朗誦詩歌、閱讀文學爲榮,文學專業可謂顯學,帥的是一塌糊塗。
這一點,在蘇城同學找工作的過程中,得到了集中體現。
綠軍裝的王廷自小生活在部隊大院,志向去公安部,根本不用任何人幫忙,從電話冊子裏翻到公安部的聯繫方式,一通電話打過去,自曝“我是北大中文系的王廷……”,工作就算是搞定了,別說是拒絕,連“研究一下”的託詞都沒有。
瘦乾的六子更是簡單,騎着自行車去了一趟東直門,就預定了《中國青年報》的記者崗,他的選擇其實還有不少,區別在於,人家《中國青年報》許諾了兩室一廳的樓房。蘇城很能理解他的選擇,不提中央級大報的地位,那兩室一廳可是坐落在北京東直門,放到20多年後,房價能飆到四五萬,若是遇上拆遷,指不定能多一倍的面積。當然,以他的資歷,即使平穩升遷,20多年後也不止分一套房。
宿舍裏最後一位同學朱凱來自山東,身材高大健壯,偏偏有顆時尚玲瓏心,一門心思的想要“搞專業”,最後選擇了《人民文學》雜誌社,倒是讓一衆同學羨慕不已,藉機搬來樂器,唱了半晚上的校園歌謠。
仔細想想,80年代的大學生,卻是完全不必擔心現實的骨感,只需考慮理想的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