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鳥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宣總本質上是官員而非商人,他今天做着央企的總經理,明天說不定就去部委或地方做省級官員去了。因此,他首先考慮的永遠是政治問題。
別看地方上賣國企賣的如火如荼,央企仍然是堂堂正正的高收入單位,與國外500強談合併是爲了引進技術和資金,有“利用外資”和“市場換技術”的帽子戴着,又漂亮又舒服,而且確實能學到不少的經驗。
和國內的私人企業合資算是什麼一回事?承認中石化比不上國內的私企?這樣的輿論起來了,宣總也就不用活了。
要說起來,地方國企頻頻破產前的輿論導向是什麼?就是地方國企比不上鄉鎮企業。全國的央企百十家,抬頭不見低頭見,宣總要是敢代表大家證明央企比不上私企,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他。
因此,無論蘇城說的天花亂墜,宣總都不會同意合資的。甚至中央壓下來,他也要抵抗到無力,纔會撐開雙腿做享受狀的。
蘇城有劉秉指點,終於確信宣總的態度,最後一次嘗試道:“那麼,如果大華實業放棄煉油項目,只在乙烯項目上與中石化分成呢?”
這又是一次巨大的讓步。是在蘇城此前提到的1993和1995兩個方案的基礎上的讓步。
但是,宣總仍然拒絕了,他想了一下,道:“海滄計劃裏還有一個發電站,以及一個遠洋船隊,我可以讓給大華做。”
發電站屬於現在的能源部,以後的電力集團的管轄權內。遠洋船隊屬於另一個央企遠洋航務的管轄權內,都有不遜於中石化的實力。臺塑在大BOSS的親切關懷下,能夠突破國內的行業桎梏,中石化既沒有打破局面的雄心壯志,也沒有相應的資源人力,因此交給蘇城,勉強算是一點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