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鳥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學界向來是反應遲鈍的跟屁蟲,工程和機械領域更是如此。沒幾天的功夫,不僅有大華實驗室的研究員遞交項目申請,大華實驗室外的研究員也有試探着詢問的。
這倒是常有的事,許多研究人員往往一輩子都在研究一個體系的項目,行業內有什麼特別的動向或者金主出現,自然是第一時間知道。
大華實業也一向並不反對公司外的研究員申請項目,只要他們將項目期間的專利和成果留給大華實業就行了。
黎渙祥還有點推波助瀾的意思,除了規定同等條件下,優先撥付資金給大華實業的全職研究員以外,暗暗將大華實驗室的大量資金預算給宣傳了出去。
於是,許多原本並非和大華實驗室沒有關聯的研究人員,紛紛出現在京城、本埠和濟南以尋找機會,至於原本就在大華實業的研究人員,也都按捺不住,陸續有向原單位辭職,以直接加入大華實驗室的。
這些非全職的研究員的存在是歷史積累,早前的大華實驗室缺乏充分的吸引力,又想要聘請那些知名的研究員,所以不得不將條件放的很寬,除此以外,像是三次採油所內,也有許多原本屬於勝利油田三次採油所的職工,有些人情願拿着更低的薪水在大華實驗室上班,黎渙祥也不能強行要求他們從勝利油田辭職。
哪怕大華實驗室總能獲得超過集團平均水準的分紅,耐不住總有人清高而追求安穩。
然而,個人報酬和研究費用是兩碼事。
前者再多也難超過百萬,多部分的研究員年薪是向10萬元靠攏的,只有極其出色的才能拿到數十萬元。
可就現在的研究成本來說,百萬元只是起步費,稍微尖端和先進一點的領域,就需要百萬美元級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