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文淺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當晚,他仔細翻看了祖師爺留下的那些尋常道家典籍,也沒看見哪本上頭說明了除殭屍的法子。這法門都是口口相傳的,並沒有確鑿的記錄。或者說即使有書裏有這樣的記載,這上頭觀裏,也沒那寶貝書籍。所以看了半天,信守老道都沒瞧出個所以然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最後在一個不知道啥年月的道家志怪雜書上,記載的一個事情叫老道士感興趣了。
說是宋徽宗年間,有個地方鬧山魈,這山魈厲害,喫了不少牲畜,還傷了不少人。也是找了道士處置的。這山魈亦猴亦妖,和今時的山魈不同,到有點類似齊天大聖、六耳獼猴的意思。
道士到那裏一看,就認定這不是普通山魈,乃是山神下凡,定然是當地人得罪了山神,山神生氣了,來找他們麻煩,所以要弄個活人,去祭祀那山魈,平息了山神的憤怒,才能求得安寧。
後來就有個十來歲的孩子,說是啥菩薩轉世,自願去做了祭品,給山魈喫了。而後當地再也沒鬧騰山魈,甚至其他妖魔鬼怪也沒有過,太平無事,福佑一方。後來當地百姓給那孩子立了個廟,以紀念他的捨生取義,管他叫做“兒菩薩”,據記載那小廟香火還挺盛,那“兒菩薩”生前做了好事,死後也不忘學雷鋒,有求必應,十分靈驗。
信守老道看了這個故事之後,點着那雜書長吁一口氣,“我說是弄啥呢,原來就是這麼個玩意,八成就是它了。到時候就跟那幫子傻子說,要個人活祭,不敢弄就怨不得我了。敢弄的話,就糊弄過去,說不定就把那鬧事的東西給制了。然後五千塊錢到手,又可以逍遙樂呵一陣子了。還能下山去會會鎮上的髮廊妹子,跟她研討研討雙修的事情。”
想起鈔票,想起妹子,老道士喜不自勝,根本合不上眼睛。
第二天一大早,老道士就撲騰起來了,原本打算自己一個人獨吞那五千塊錢,但是那些所謂的法事需要許多雜物,他一個人根本弄不動,所以老道只能帶上一個愣頭愣腦的小道士幫忙打個下手,搬搬東西,做個苦力活。
一老一少兩個道士,乘着晨光,一路趕往下頭村。那信守老道起先還一股子高興勁,昂首闊步的。但是架不住一來年紀見長,二來頭天晚上太過興奮,**沒睡,還丟了些“精”神。是以沒走出去多遠,就扛不住了,三步一歇,五步一停,磨磨唧唧的走了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