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人性的角鬥 (第2/6頁)
玄冥渡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恐懼並不是我們的敵人,”斯坦在一場心理學論壇上說道,他站在講臺上,面帶微笑,語氣溫和卻堅定,“它是一種信號,告訴我們需要團結、需要行動。人類在面對災難時最可怕的不是災難本身,而是對未來的絕望。如果我們能引導這種恐懼,將它化爲力量,我們將擁有比裂隙體更爲強大的武器。”
斯坦通過社交媒體、電視訪談和公衆講座等多種渠道,不斷向人們傳遞着這種積極的信息。他提出了一種新的社會心理干預方法,旨在通過集體意識的塑造來增強人們的抗壓能力。他還參與了多項全球心理疏導項目,與各國的心理學家共同合作,設計了一系列應對恐慌的策略。
然而,即便是如此,斯坦也明白,人類心理的脆弱遠比他想象中的還要複雜。他在一次私人會談中對馬克西姆·托夫坦言道:“在這場宇宙終極考驗面前,理智與信仰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人們不僅僅只是在質疑科學,還急切地在尋找一種精神上的寄託。要在這樣的環境中維持社會的穩定,這遠比比我們想象中還要困難得多。”
陳宇航:多維裂隙體的探索者
在科學界,陳宇航是個特立獨行的人物。他的研究方向一直聚焦在高維生命體和多維裂隙體上。在裂隙體事件之後,陳宇航成爲了這一領域最具話語權的科學家。他的理論認爲,裂隙體是從高維空間裂隙中穿越而來的生命體,這些生命體具備在多維空間中自由活動的能力。
“我們對於宇宙的理解,仍然停留在低維度的視角上,”陳宇航在聯合科學論壇上的演講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裂隙體的出現不是一個單純的外星生命現象,而是多維空間與我們三維宇宙交錯的一種投影。要破解這場宇宙危機,我們必須從高維度的角度重新審視我們的科學理論。”
陳宇航在講臺上揮動手中的激光筆,在屏幕上呈現出一幅高維空間結構圖。隨着他的講解,圖像在觀衆面前逐漸演變成一個複雜的座標系統,這個座標正是裂隙體在離開地球時留在石碑上的痕跡。觀衆們被這幅奇妙的圖景震撼,彷彿看到了宇宙中更深層次的祕密。
“我們的宇宙可能只是更高維度的一部分,而裂隙體正是這種高維度空間的方客。”陳宇航停頓了一下,望向臺下觀衆那略帶迷茫的目光,“如果我們能夠解開這些多維座標的祕密,也許我們就能找到一種方法,逆轉宇宙的崩潰。”
馬克西姆·托夫坐在觀衆席中,神情凝重。他意識到,陳宇航所提到的這些高維座標,或許正是自己追尋真相的關鍵線索。而瓦爾特·斯坦則低聲嘆息,他明白要讓普通人理解這些高深的科學理論是多麼困難,人類不僅需要面對宇宙的未知,還要在信仰與理智之間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