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
“當時的志願者是一癌症擴散、全身器官衰竭的老年男性。他的新軀體被調整爲三十歲,相關致病基因也被修復了。事情到這裏都還正常——普蘭公司按照流程進行了記憶思維轉移,‘獲得新生’的志願者情緒良好。按照當時的規矩,爲了確保替換下的軀殼不被用在其他方面,軀殼會在志願者及至少一名擔保人的見證下冷凍粉碎處理。”
“但是在銷燬的時候,本該沒有知覺的軀殼醒來了。他還沒有恢復神智,只是暈乎乎地問了句話。‘結束了嗎,大夫?’……當時那具‘軀殼’是這麼問的。”
阮教授的語序很慢,聲音仍然聽不出什麼情緒。
“然後呢?”雖然阮閒對事情的發展已經有了大概的猜測。
“轉移”不過是最容易被接受的宣傳詞。複製走思維後再專門消除無異於脫褲子放屁,橫豎淘汰的軀體都要處理掉。普蘭公司不會把資金浪費在這種地方。
“當時項目正要投放市場,肯定不能出這種輿論危機。這件事被解釋爲遺留數據的影響,志願者對麻醉劑不敏感,舊軀體還保留着一點數據碎片。志願者‘本人’和家屬樂意接受這種解釋,輿論也沒有激起太大水花。”
阮教授語調裏的無奈越發沉重。
“後期也出了類似於‘替換身體後人格出現輕微變化’的質疑,但普蘭公司都將它們解釋爲健康狀況改變導致的精神改變。實際上,只不過是當時技術不到位,做不到全腦資料收集……如果說現在的主腦能在不粉碎腦部的情況下收集到95%的信息,當時普蘭公司頂多能復原個80%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