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玉嶺包括由岩石形成的山巒,東西共有五座,附近的人稱其爲“玉嶺五峯”。從東邊起爲第一峯、第二峯……分別以數字命名。
第四峯又稱“番瓜巖”,有很多細細的皺褶。其餘的山峯則像被巨人的斧頭砍過一樣,表面平整,遠看過去彷彿直立的黑板,讓人想在上頭寫字。
第四峯以外各山峯的巖面,雕刻着許多佛像,從身長二三十厘米小到數十米大的都有,雜然林立,簡直像用鑿子隨意寫上似的。最初可能是從人身高度可及處開始雕刻,慢慢地空間沒有了,才使用腳架逐步往上刻。
由於歷史悠久,究竟什麼時代雕刻的,連當地人都不知道。傳說約從齊代到梁代一百年間持續雕成……
聽了這段話,入江更想早些見識玉嶺的面目了。
當時的他,對於勻稱的東西充滿極大的敵意。
那似乎是一種屬於青春的反抗。
所謂戰爭狀態,入江認爲就是將一切都封閉在既定框架中,讓人透不過氣的時代。與這個框架相似的、因這個框架所聯想到的,以及因這個框架而構建的、被公式化的東西,將這一切統統摧毀,一直是入江內心深藏的一個願望。
對於古雅稚拙的渴望與憧憬,即是這種心理的一種扭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