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本來扔在庫房中間的七八個大麻袋,付寧是沒怎麼上心,覺得都是些造假的玩意,編了號上了架就得了,可是登記着、登記着,他就發現了不一樣的東西了。
麻袋裏有一些不怎麼規整的布袋子,也沒有平平展展的白布在正面繃着,只用了一條白布帶子把口紮緊了,布條上的字跡也很潦草,但都是好東西。
布條上寫的都是:江南青菜幫厚味甜、西南洋芋、涼薯可生食、贛地水稻……
總之,註釋寫得是五花八門,而且植物名稱也不規範,付寧去問了那幾個不幹正事兒的老爺,他們不太搭理這個實習的小孩,但是看着他在庫房洗洗擦擦好幾天,也沒晾着他。
據這些老資歷的筆帖式們講,朝廷是有專人在全國各地蒐集好種子,然後在先農壇那邊專人保存、種植,確實品種優良的要上報。
但是庚子年洋人在京城處處點火,好多地方都物是人非了,成立了這個試驗場之後,就移過來了。
那這確實是好東西啊!可惜就是標註的不規範,沒有時間,也沒有用規範名稱,就這麼隨隨便便一丟,水稻和小麥那些還好,土豆和紅薯全都廢了。
最可惜的就是那些蔬菜種子,品種特別多,但是年頭都不少了,付寧記得有的蔬菜種子活性只能保存一年,不知道這些種子裏還有多少是能夠發芽的。
這東西一多,付寧就把架子分開了,一進庫房的正面位置當然得留給那些嘉禾嘉蔬,都是各地的一品大員進獻的,甭管多少年,甭管什麼樣兒,就連那十年前的乾透了的土豆,他都恭恭敬敬的上架編號了。
南邊的架子上都是那些專人從各地蒐集的種子,付寧分成了糧食、菜蔬兩類,分別編號入冊,要找的話,一翻庫存記錄就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