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夜 蠟像館的一夜 (第1/15頁)
蔡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蠟像是很恐怖的東西,將無生命的物質塑爲人形,將靈魂禁錮在死亡的眼中,將無盡讚美與終身榮耀幻化爲木乃伊般的存在。
所以,我不太敢去蠟像館之類的地方。
其中給我留下巨大心理陰影的蠟像館,在南方某個旅遊城市。在郊外的公路邊,塵土飛揚,據說要造高爾夫球場。孤零零兩層小樓,深紅色油漆外牆,幾乎沒一扇窗,樓頂廣告牌滿是明星照片,襯托出一行大字,模仿某位國家領導人字體——杜莎姑娘蠟像館。
門票標價一百,有物價局和旅遊局公章。檢票處立着一具蠟像,是個中國老頭,又高又瘦,像晾衣架。短袖白襯衫,極不合身的寬大,像罩在骷髏外邊,隨時會從襯衫紐扣裏,迸出一兩根白骨森森的肋排。頭髮全掉光了,眉毛稀稀拉拉,鬍子倒是乾淨,膚色小深小淺,光溜溜的,蠟黃蠟黃,讓人想起大太監李蓮英。
突然,蠟像動手打了自己一耳光。
竟有隻蒼蠅叮上鼻子,把它當作殭屍產卵生蛆。原來他不是蠟像,只是這膚色,這形態,還有一動不動的僵硬……唯獨眼睛很亮,像深井裏的清水,不像其他老人的無精打采與渾濁。盯着你剪門票時,讓人不由自主想避開,好像多看一眼就會被吸盡精氣。
進入蠟像館門廳,豎着杜莎夫人的介紹。這個法國女人生於十八世紀,第一尊蠟像作品就是伏爾泰,以後還有盧梭和富蘭克林。法國大革命,斷頭臺下屍山血海,她從中尋找人頭,製作頭部模具和蠟像。路易十六和瑪麗皇后被斬首後,杜莎夫人做過他們的死亡面具。戰爭期間,杜莎夫人移居倫敦。一八三五年,她在貝克街建立蠟像館,原來福爾摩斯是隔壁鄰居。
至於杜莎姑娘——杜莎夫人排行老八的閨女,女承母業,頗有成就。杜莎姑娘蠟像館,作爲杜莎夫人蠟像館的子品牌,專注於再現青少年喜愛的大衆明星,擁有上千萬忠實觀衆,本館就是杜莎姑娘蠟像館在全球的第十九家分館。
首先,看到古天樂版的楊過與李若彤版的小龍女,但這分明是《鄉村愛情》的劉能,以及困於絕情谷底十幾年的裘千尺,還有一隻酷似老母雞的神鵰。雖然如此,旅行團的小夥伴們,還是紛紛愉快地拿起自拍杆。
同一展廳,張國榮版的程蝶衣與張豐毅版的段小樓,周星馳版的至尊寶與朱茵版的紫霞仙子,《流星花園》的F4,《泰囧》的徐崢、王寶強與黃渤,《甄嬛傳》的孫儷,《倩女幽魂》的王祖賢。最有範兒的,自然是未剪胸版的武媚娘。無論男女都爭相與她合影,或者說與胸合影。最年輕的蠟像,是剛搬進來的小鮮肉,赤裸上陣,只剩一塊遮羞布,他叫寧澤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