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陳年往事 (第1/5頁)
日落長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古佛洞,爲普陀山八十八庵之一,在飛沙岙東上。依山傍海,清靜幽絕,是普陀山唯一出過全身舍利(肉身菩薩)的寺院,在百年前一度香火鼎盛。但是後來廢棄半個世紀,如今只是重新修繕而已。
之所以說這裏可能會有消息外泄,也是因爲百年強至今,一些特殊的情況。
開山祖師仁光,清末浙江麗水人。五十四歲時至普陀山,祝髮苦行於飛沙岙東上的獅子洞,飢食野菜,渴飲巖泉。
後移住西側一海蝕洞穴,自號“古佛”。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仁光)預知將寂,趺坐缸中,命徒封閉,三年後再啓,言訖而寂,世壽九十有六。
越三年,其徒啓而視之,肉身不壞,栩栩如生,乃塗以金漆,奉於洞中,洞遂名曰“古佛洞”,一時傳爲山中奇談。
民國七年,仁光徒開明築庵於洞上,歷數年,古佛漸爲人知,於是庵中香火大熾,相鄰之金沙、寶稱、寶月諸庵皆不及。仁光舊居獅子洞,則築成僧人焚修之茅棚,又置田蘆花趙家岙,以其租息充公堂祭祀。
庵所處飛沙岙,明抗倭時期曾駐兵之地,有“島中沙漠”之稱,故歷來有商船採沙此間。
1956年,普陀縣礦沙公司進駐古佛洞,僧人被迫離去。1958年,成立普陀縣建築材料公司礦沙站,1961年,飛沙岙北側的金沙庵被拆除,全山三個農業隊在飛沙岙採沙運沙近三十年,以致飛沙岙從此名存實亡。
而古佛洞那賴以爲榮的肉身菩薩,也在特殊時期被投入海中,實讓人扼腕痛惜。1986年礦沙管理站撤銷後,古佛洞庵又被轉手爲自來水廠用房,直至2005年,由佛協收回重建,古佛洞外,始復舊日梵音。
而當時的情況,楚歌這一脈的執掌的是老頭子的師傅,當時身兼重任,華國大地妖魔橫行,處處都需要封印,因此很多地方照顧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