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好吧。”教授重新在椅子上坐好。
“我們爭論的重點是,如何解釋哈伯定律(* <Hubble,sLaw&,星體互相遠離的速度與其相互距離成正比。)與銀河年齡的矛盾。我想你應該知道哈伯定律的內容,哈伯(* 艾德溫·包威爾·哈伯<Edwin Powell Hubble,1889~1953&,二十世紀的知名天文學家,發現宇宙膨脹現象。)在<系外銀河的距離與觀測速度之關係&這篇論文中發表了銀河後退的速度與距離成正比的公式中的比例常數,並以此爲根據,這張宇宙正在膨脹。但是問題在於哈伯常數是多少?那篇論文發表當時是五百三十km/sec/Mpc(* Mpc<megaparsec&,兆秒距離。),若以此爲計算基準,將產生宇宙年齡比地球年齡短的矛盾結論。對此有學者提出‘宇宙正在膨脹,但其年齡無限大,狀態不會改變。’這種穩態學說(* 由霍伊爾<Fred Hoyle&提出的一種宇宙模型,目前已被學界棄置。這種模型主張宇宙並不會演化,而是永遠保持同一狀態。)。天文學界研究後,最終發現問題出在哈伯常數的決定方式,美國方面終於發表了堪稱決定版的哈伯常數。美國卡內基天文臺的溫蒂·弗來德門使用哈伯望遠鏡,以高精度求得位於處女座銀河團中的銀河M100的造父變星(* 造父變星<Cepheid variable star&,變星的一種,由於半徑會週期性的脹縮,使得亮度也發生週期性的變化。亮度變化一週的時間與光度成正比,因此可用於測量恆星與星系的距離。)的光度週期關係,因此決定哈伯常數爲八十±十七。”
“教授和一石博士對那個數字的意見分歧嗎?”刑警汗流浹背,邊作筆記邊問。
“不,這個數字我們雙方都接受,爭論點在於以此計算出來的宇宙年齡。若以這個數字計算,宇宙年齡只有八十億年左右。以放射性同位素的含量可以推得太陽系與地球的年齡約爲四十六億年,這點沒有問題,令人在意的是銀河年齡。推求銀河年齡的各種方法中,目前精確度最高的方法是藉由球狀星團的年齡來推定。球狀星團指的是誕生時間相同、重元素少的小行星集合。質量大的行星會隨着時間消失,若以脫離主星系的行星壽命爲理論模式計算,便能推得球狀星團本身的年齡。以此推定球狀星團的年齡爲一四〇±二〇億年,也就是說,這比用哈伯常數求出的宇宙年齡還久遠。或者還有一種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推測銀河年齡的方法,這是基於鈾和釷的相對含量比,反求銀河必須於何時誕生。當然,這種方法必須考慮到星球自爆炸誕生而開始提供重元素的時期,以及星球被吸進太陽系後停止提供重元素的時期,解明元素轉換的過程。以此法推算出的銀河年齡爲一五〇±四〇億年,竟然還是比用哈伯常數計算出來的宇宙年齡久遠許多。這個矛盾該如何解釋呢?我和一石博士在此有了爭議。”
“噢,原來是這樣。”刑警已經放棄做筆記了。
“我對這個矛盾的看法是這樣的。基本上,單一的哈伯常數是否適用這整個宇宙呢?我對測定方法和數值本身沒有意見,但那不過是觀測百兆秒距離內的宇宙所得的結果罷了。我認爲如果以千兆秒距離以上的宇宙規模來看,哈伯常數應該也會隨之改變。而且已有研究報告爲我的說法背書。那份研究報告顯示,以重力透鏡觀測從類星體(* 類星體<Quasar&,二十世紀新發現的一種在極爲遙遠的距離之外,形狀、性質與恆星類似,具有高光度的天體。)同時發出的兩道光線受重力扭曲的程度,求出位於千兆秒距離的哈伯常數,所得的數字低於五十。聽說這份研究報告的結果之後,使我對自己的假設有了自信。但是那個排骨男,不……,我是說一石兄……”法金教授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
“他想要拿出宇宙常數那種過時研究的產物來解釋,我真是不懂他在想什麼。宇宙常數能夠產生未知的宇宙斥力,如果將它代入宇宙方程式中,確實能夠讓宇宙保持穩定,延長宇宙年齡,以遠方銀河或是重力透鏡求得的數字也會趨近計算結果。可是啊,那不過是特意使它合乎邏輯罷了,爲了使理論與結果相符合而提出缺乏根據的常數,這並不是研究員該做的事,即使是第一位提出宇宙常數的愛因斯坦也都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當我一提出這點研究常識,他就罵我是個不懂事的……金、金橘頭,還說……,呃……,哼,就算他頭頂還剩了幾根毛,話也不能亂講吧。所以我纔對他大吼,說要殺了他。哼,這明明就是一個巴掌拍不響,我纔沒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