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麒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徐光啓有一種預感,他今天遇到的人,和往常那些腐儒不同,所以他才願意說這麼多,而事實證明,朱常洛也沒有讓他失望,少年幽幽一嘆,聲音有些沉重。
“是啊,農者,國之本也!徐兄若能有此志向,當可稱名垂青史之輩也!”
作爲一個農耕文明,中國人對於田地的眷戀是天生的,而事實上,在整個中華歷史上,農事也向來是被作爲根本來看待的,不僅設有司農的官吏,就連皇帝也要親自下地耕種,而一地農事的狀況,更是官員考績的重要標準,正是因爲如此,中國纔不斷出現了各種農耕的方式,並且由此延展出繁盛的文明……
只可惜的是,隨着商品經濟的日益繁盛和農業展的瓶頸來臨,如今的朝堂之上,雖然仍舊喊着以農爲本,但是這句話已經從明初的維護農民地位和利益,轉變成了爲商人利益代言的掩護。
不僅朝中司農的官員地位每況愈下,就連如今的皇帝下地耕種,也更多的被視爲是作秀,失去了重視農業的意義,由此帶來的後果則是農業展的停滯,沒有了農業生產作爲基礎的商品經濟,到最終也不過是空中樓閣,鏡花水月罷了!
不過朱常洛知道,他的眼前坐着的,就是農學改變的希望……
徐光啓是晚明爲數不多的真正重視農業的大臣,他的前半生以考科舉爲目標,登科成爲進士之後卻無心仕宦,一心撲到了農事上,親自開闢雙園、農莊別墅,進行農作物引種,耕作試驗,最終將自己的研究結果彙編成書,在後世具有很大的影響。
這還是他一個人獨自研究的成果,朱常洛覺得,如果有人支持之下,能夠有一整套的團隊的話,徐光啓能夠帶給他的驚喜,將是無可限量的……
不過……
“既然徐兄不圖仕宦,又爲何屢次前來趕考?若是爲求錢財以致農事,經商豈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