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戰鬥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等登州府的船調來東海營,唐清安正指揮人把火器安裝在沙船上。
其實唐清安更想要廣東的烏船,不過來不及了,而且烏船太貴,一艘官價銀就需要要七八百兩,同樣的價格,可以造五艘沙船。
在原來的時空中,一直到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時候,烏船仍然充當海軍軍艦,只不過那時,因爲已經開始仿製荷蘭的夾板船,烏船才慢慢退出了歷史。
而現在大周最適合做戰船的,就是昂貴的烏船,自己需要拿出功績出來,才能讓朝廷願意花費大量的資金用在自己身上。
沒有大炮,只能把“一窩蜂”“火龍出水”這些“火箭”搬上船,而且沙船也只能用這些火器,真要是用大炮,沙船扛不住後坐力。
最終從山東調來了二十艘沙船,加上東海營的兩艘船,合計二十二艘沙船,其餘大小漁船三十餘艘。
這麼多船,運八九千兵都沒有問題。
而東海營五百兵,加上二弟劉承敏東海堡原來四十餘兵,最近新募兩百餘兵,全營也只八百人。
之所以要這麼多船,唐清安是爲了提高運力,他知道以後收攏的人會有多少,這些船遠遠不夠。
但是對比毛文龍出海僅有的四艘船,那是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