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有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獲得童生頭銜,便可以參加由各省學政主持的院試,成績優秀者才能成爲秀才,也稱之爲科舉生員。
縣試、府試、院試三階段被稱爲童試,如宋珏那般連中縣試案首、府試案首、院試案首,便是俗稱的小三元。連中小三元者,足可以說明此人是天賦異稟之輩,去參加鄉試成績都不會差。
雖然童試階段一關一關看起來很複雜,但在整個科舉當中也只能算作是開胃菜而已,接下來的鄉試、會試、殿試,纔是科舉中的正菜。
秀才,也就是科舉生員,需要經過學校、學官的監督考覈,還要經過科考選拔,方有資格參加本屆鄉試,鄉試在各省舉行,取中者爲舉人。
中了舉就不一般了,舉人是有資格做官的,可以委任如教喻、縣丞、主薄等,可以做副縣級待遇的官,也有例外能做到正縣級的,但都是後補,實在沒有進士可用了纔會考慮直接委任舉人。
接下來就是會試,全國各地的舉人聚在一起,統一考試,三年一屆,因爲都是在秋季舉行,也稱爲秋闈,這一次再中就是進士。明朝每一屆錄取者大約在兩百八十個左右,換算成一年大約不到一百人,這近百人是經過層層選拔,已經是全國各地精英中的精英。
最後一道考試是殿試,在會試的第二年開春舉行,也稱爲春闈,這一關由皇帝親自出題,不同的是,前面都是以八股爲主,殿試卻主要靠策論,爲的就是防止有些書呆子只會作八股,經過最後一道程序,到底誰有真本事,已經是一目瞭然。
曾鶴齡就是江西的舉人,現在來順天準備參加永樂十九年的會試,因爲這個年代交通不發達,通常都是提前一年半載就上路了,而且,所謂的書生進京趕考,都是一路走一路逛,特別是江南煙花之地,路上耽擱一兩個月是常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