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失落的北緯30度 第一話 怪圈 (第4/4頁)
天下霸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傳說中發現“遺骸”的地點十分奇特,按照壁畫上描繪,那是許多奇形怪狀的圓盤形物體,形狀並不十分規則,大小也不相等,其上紋路斑斕,除了鑄刻在禹王鼎上的山海圖之外,各類的古代文獻和地理典籍中對此也毫無記載,顯得很是神祕,而巖洞內的巫楚壁畫同樣是循環成圓,彷彿是個預示着生死輪迴無始無終的怪圈。
勝香鄰推測壁畫的循環佈局,默示着楚人的生死觀,另外壁畫中還提及祭鬼之事古以有之,因爲古時候普遍認爲:“有生之氣,有形之狀,造化之始終,陰陽之所變者,謂之生死。”人死之後爲鬼,只有多加祭祭祀,王者才能變龍昇天,不至墜入虛無,“遺骸”正是一件最爲重要的祭器,這些情況同考古隊掌握的線索基本吻合。
楚幽王喪女後以無數百姓殉葬,每夜噩夢纏身難以成眠,擔心會有陰魂從地底逃脫,就想以大批活人祭把,可巫者佔之不吉。於是置重器鎮鬼,將洞內岩石鑿爲楚載巨獸,填塞了通向陰山的洞口,再佔,又不吉。楚幽王疑心這具“遺骸”來自深淵,並非人間之物,也許是留在世上受鬼種所忌,是一切災禍的根源,便想將它拋下陰山。
據說楚有神龜,活了三千年仍不免一死,可見這世間有生有形之物,到頭來總要會有個限數,楚幽王同樣生而爲人,這次還沒來得及再讓巫者佔問吉凶,他便厥身殞斃,乘龍而去了。
勝香鄰說洞口附近的壁畫,是楚幽王未能進行的祭鬼過程,一旦揭開銅盒玉匣,使“遺骸”暴露在外,洞窟裏便會陰風四起,湧出愁雲慘霧,這時唯有石函內部可以容人躲藏。記載楚幽王乘龍昇天之後那幅壁畫裏所繪的情形,便是由數十名頭戴面具的巫者,把“遺骸”擺在洞中一個特定的位置,楚載便會將之帶到地底。壁畫中那些通天神巫分置幾處,除了在洞裏守護着遺骸的幾個人,還有幾名巫者站在石函外,一個個都顯得驚慌失措,不論其形態如何,霧中都有會有個身影與之重疊,還有不少人橫屍就地。這壁畫似乎是指在將“遺骸”運往陰山的途中,如果有人妄圖違背王命逃跑,就會被慘遭橫死。而那陰風鬼霧深處,還有許多妖異飄忽身體細長的女仙圍繞着楚載巨獸,唯獨此處最難解釋。
司馬灰聽勝香鄰分析得倒是十分合理,壁畫中這些佩戴鬼神面具的楚國巫者,大都死在了附近,屍骨早已成了灰土,“遺骸”則裝在銅盒玉匣裏兩千多年未動,顯然是楚幽王死後,巫者們沒有遵照王命行事,奈何陰峪海下的洞窟已被填埋,另一條穿過古島通往山腹的祕徑只有楚幽王才知道,因此無路可逃,但這些巫者寧肯死在原地,也不敢帶着“遺骸”去尋找陰山地脈。不過根據這壁畫所繪——“任何進到霧中的人,都會遇到自己的亡魂”,那到底是怎麼回事?莫非真能預先看到了自己死後的情形?爲什麼直到打開銅盒之後纔會有霧出現?這是否與“遺骸”有關?羅大舌頭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又是誰對“老蛇”發出的指令?
衆人都想盡快解開這些疑問,可勝香鄰在壁畫中找到的線索也不多,她現在只能告訴司馬灰:“霧裏出現的東西,並不是你死後的亡魂,用幽靈形容才比較恰當,或者說那是一個‘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