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飄E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從猴山公園下來後,我們準備去老二橋那裏喫五穀魚粉。
“要喫你們去喫吧,我可不想喫什麼魚粉!”李裕如突然站在路口不走了。
“啊,五穀魚粉很鮮的,沒有一點腥味,你這個怪人,爲什麼不喫呀?”高翔詫異地問。
“我本來就不喫魚呀,有什麼問題嗎?”李裕如嘟噥道。
“哦,對對,她是不喫魚的,我們換個,喫其它的吧。”我忙說道。
李裕如曾和我說過雖然魚的味道在別人的眼中是多麼鮮美,但是她一看到魚就莫名地難受,要吐。她不喫魚,我一點也不奇怪。因爲她是我長這麼大遇到第三個不喫魚的人。不喫魚的有三種原因:第一種就是怕魚身上的刺。張愛玲不就寫過人生有三恨: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這第一恨就是鰣魚多刺,可見魚多少還是有點招人恨的。第二種是討厭魚身上的腥味。有些人個人體質對異味特別敏感,哪怕你把魚收拾得乾乾淨淨,她還是能聞到一絲腥味。可李裕如說她是第三種,天生不喜歡喫魚,對魚肉不感興趣,甚至厭惡。
我當然理解,這個世界本來就是這樣。每個人一出生就自帶自己特有的飲食口味的喜好。
有些人會隨着環境、風俗、年齡而慢慢改變自己原有的口味。我三爺爺原來不喫苦瓜,自從去深圳工作定居以後,就開始喫涼瓜了,因那邊天熱乾燥,多喫點涼瓜能清熱解毒。我奶奶的弟媳--小舅奶奶長得高大強壯,她原是山西人,可是自從嫁到湖北數十年來,你已看不到她北方的影子。她愛喫米飯,做得一手好菜。什麼蓮藕排骨湯、清蒸武昌魚,紅菜薹炒臘肉,對她來說就是小菜一碟。你很難想像她從小是喫麪食長大的。
當然也有些人天生的飲食喜好,是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的。比如我家家(外婆)從來不喫香菜和芹菜。我媽媽更奇葩,她除了雞、魚、蝦,其他動物一律不喫。有次老爸搞到一條蛇在家裏做火鍋喫,結果我媽媽不但不喫,後來洗碗時還把那個煮蛇的鍋偷偷地扔到垃圾筒,說再也不想聞到那個怪味。蛇湯就是很鮮呀,能有什麼怪味呢?我說不上來。但我覺得媽媽確實有些過分了。如果她不知道鍋裏煮過蛇,她還會說有味嗎?還會扔掉一口鍋嗎?
老爸就說媽媽是心理問題,太作了。自那以後老爸搞到什麼野味也不和媽媽說了,就我們父女倆偷偷在家裏享受美味就行了。老爸還告訴我他和媽媽在深圳生活時,有次他就趁媽媽不在家,偷偷把豚肉和豬肉摻在一起做成了肉丸子,老媽後來還不是喫得香,根本沒發現呢。不過我覺得老爸這樣欺騙媽媽,違揹人家正常的美味喜好,終歸有點不道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