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邁德三世請亨特爵士以及數個同樣貴族氣十足的男人坐在主席臺一邊,拿出一疊紙便開始念名字,乃是叫人上來抽取號碼。
陸陸續續便有魔術師上臺來抽號,綵球可以掰開,裏面有一張紙條,上面寫着A1、A2、B1、B2、C1、C2這樣的英文加數字,抽到A組的魔術師,便將紙條投入身後站成一排,頭上頂着一個A字的半裸女郎手中的小籃子裏。邁德三世興高采烈地念叨不斷,主席臺另一側則有一塊巨大的紙板,有人將人名寫在紙板上。
許多魔術師上臺取出綵球,不知是習慣還是故意賣弄,都要拿着綵球變一個小魔術,比如有手一晃將綵球變沒,然後從某個美女胸前變出來的;有讓綵球在手掌正反翻滾不斷,也沒見打開,手一拍綵球就把紙條取出來的;有把綵球放在胸前,似乎慢慢將綵球按進胸膛的。當然這樣下來,想既不同於前者,又體現出自己的水平,越往後則難度越大,許多人本想着賣弄一番,見了這種情景,也只好作罷。
那個非洲祭司打扮的黑人上來,從玻璃缸中取出一個球,他舉起綵球,吱哇亂叫了幾聲,在空中將綵球掰開,一隻大蛤蟆竟眼見着從綵球中蹦了出來,嚇得主席臺上的美女們驚叫。這個黑人祭司得意,將蛤蟆一把抓起,居然做了一個匪夷所思的事情,將蛤蟆塞進嘴裏,一口吞了,還把大舌頭伸出來給大家看,表示的確是喫掉了,然後洋洋得意地在主席臺上又唱又跳。邁德三世趕忙高叫是誰帶他來的,有個穿西服的黑人擠上來,衝臺上的黑祭司大叫,黑祭司這才停止跳舞,大舌頭一伸,舌頭上貼着一張紙條,正是綵球中寫着號碼的那張。黑祭司從舌頭上把紙條撕下來,要塞給邁德三世,邁德三世不敢接,被黑祭司追得亂跑,臺下衆人覺得既噁心又好笑,笑聲不斷。好在穿西服的黑人小夥上來把黑祭司拖走,這才了事。
還有個光頭的日本人,所作所爲更是讓人難以接受,他取出綵球,一臉死板地舉着綵球繞主席臺一圈,然後如同運氣一樣,把綵球塞在口中,“咕咚”一下嚥了下去,然後張開大嘴示意嘴中沒有東西,吞食如此大的綵球,絕非常人可以做到,但臺下衆人發出一片噓聲,紛紛擺出大拇指向下的手勢,示意這不是魔術,但光頭日本人隨行的數個武士,則又叫又嚷,表現得極爲興奮,瘋癲了一般。光頭日本人哈呀哈呀大叫不止,鼻子一哼,居然從鼻孔中冒出一小截紙條,他用手一拽,就把紙條從鼻孔中拽了出來,說着揉了揉鼻子,將溼乎乎的紙條展開給邁德三世和衆人來看,憋着古怪的英文腔調大叫:“急!愛它!(G8)”
儘管抽籤儀式冗長緩慢,卻別有一番樂趣,世界各國的魔術師一一登臺亮相,就算不賣弄魔術技巧,也會想出個別具一格的出場方式,讓人對他加深印象,這也讓已經抽到號碼的魔術師沒有一個願意離開,不止是認識一下未來的對手是誰,更是熟悉一下他們的表演風格。
洋人不像中國人那樣喜歡深藏不露,個性比較張揚,勇於表現,敢於突破,西方魔術發展迅速,可能與這種性格密切有關。
當邁德三世念出一個名字——Bailey(貝利)的時候,人羣中爆發出一陣歡呼,只見臺下有一個瘦高的洋人站了出來,他眼神深邃,三十多歲的年紀,渾身散發出一股說不出的神祕魅力。人羣立即自動地分成兩邊,爲貝利讓出一條通向主席臺的道路,許多人爲他鼓掌,更多人則好奇地打量着這個魔術師。
貝利,魔術師,是一個在英國幾乎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擁有自己的魔術劇場,這幾年獨創出的幾個大型魔術,讓他名聲大振。因爲貝利表演魔術的時候,總是戴着一個眼罩,沒有多少人見過他的真身,所以又稱他爲“蒙面貝利”。很多人都是隻聞其名,未能目睹到他的真實面目,貝利不蒙面出場,難免讓無數西方魔術師投過來羨慕和驚奇的眼光。
貝利的舉止十分得體,在衆人的歡呼之下,他並沒有露出驕傲的神態,相反十分謙虛微微笑着,摘下禮帽不斷向兩邊的同行敬禮,緩緩向主席臺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