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騎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王海昆在香港嬉笑怒罵翻江倒海之際,他的分身崑崙已經來到北京,繼續調查王蹇的身份。
王蹇的變化是在北京恭王府裏發生的,如今恭王府已經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級博物館,5A級景區,崑崙對於歷史並不是很瞭解,所需要一個專家陪同,他先找到了丁家駿,這傢伙是研究歷史的大拿,但是丁家駿卻自謙說對清史並不精通,還需再找一個人來。
丁家駿找來的專家是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的楊穎教授,聽說是大明星崑崙要遊覽恭王府,楊教授雖然已經是不惑之年,依然欣然前來,兩位國內頂尖的專家陪着一個明星前往恭王府,他們選擇從花園的西洋門進入,正值暑假,遊人如織,滿園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在導遊的小旗幟指引下游覽玩耍。
楊教授說:“恭王府是1996年開放的,但是一直沒什麼遊客,直到鐵齒銅牙紀曉嵐和劉羅鍋電視劇熱映之後,這兒才成了名勝,這些人可不是奔着恭王府來的,他們是奔着和珅來的。”
大家哈哈大笑,只當是個笑話,繼續往南走,王府富麗堂皇,佔地八十多畝,且慢慢溜達着,本來楊教授以爲只是來充當導遊,沒想到這位明星對於恭王府的研究還挺深,每隔一會兒就指着一座建築物說不是這樣的啊。
對此楊教授有解釋,恭王府歷經百年,變化很大,清帝退位之後,恭親王的子孫把王府抵押出去了,八萬銀元利滾利,最終成了輔仁大學的校園,解放後恭王府的歸屬就更復雜了,花園改成國家機關宿舍,府邸成了藝術師範學院、中國音樂學院,附中,***藝術研究院等單位,五二年還把前面一進四合院拆了蓋食堂,六十年代,空調器廠佔了花園東部,國管局幼兒園佔了西部建築,到七十年代末,裏面已經成了大雜院,住了幾百戶人家,至於原來恭王府裏的物件,別管是細小的古玩字畫,還是大的傢俱水缸屏風,只要是能移動的,全都被搬走了,現在王府裏展出的,基本上都是複製品。
崑崙記得當時王蹇和福爾曼牧師住在王府東路靠前的宅子裏,於是走過去查看,看到的一排建築和當年的大有不同,楊教授說這裏原先的房子在七十年代因年久失修倒塌了,這些是後來仿建的。
見崑崙皺着眉頭在此駐足不前,楊教授怕冷場,給他講起了恭王府的歷史,以“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作爲開頭,這個大宅子最初是和珅的家,和珅死後成了慶親王永璘的王府,直到咸豐二年才賜給恭親王,成了今天的恭王府。
“和珅跌倒,嘉慶喫飽,據說和珅抄家的財產高達八億兩白銀,是清朝十五年的收入,這是不切實的,和珅的家產應該在兩千萬兩白銀左右,對了,據考證,和珅就是死在這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