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不及憂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電影,可以算得上是屬於香江的大片了。
演員陣容大,動作場面大,加宣傳費,三百萬的投資,這在香港幾乎是非常少見的大投資。然而事實也確實是如此,現在還是七十年代中期,邵氏的電影,一部票房有百萬,他們就滿意了,又豈會一部電影投資三百萬,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至於演員的名氣,自然是直接被忽略了。
而像東方日報與明報,星島日報這些報紙,對“五福星”也是一頓猛誇,不誇也不行,觀衆們正沉浸在那種狂歡當中。
當然,也有些報紙覺得“五福星”笑料粗劣,內容低俗,還說趙亞芝賣肉云云……還好今天趙亞芝沒仔細看那些報紙。
對於這類報紙,吳承直接就無視了。
而明報的那篇報道,則是音樂製作人黃沾先生親自執筆的,“昨日有幸提前觀看了《五福星》這部影片,總算沒有像我之前所想的那樣爛,它帶給我的驚喜,完全超出了我之前的預想……雖然其中有些笑料有故意爲之之嫌,但也不失爲一部好片。”
“而整部影片,最讓我覺得眼前爲之一亮的,其實並不是那飛車場景,而是吳承先生與鄧俐君小姐合作的那段,同樣的曲子,兩種不同演藝的手法,卻傳達出了兩種孜然不同的意境。不得不承認,吳承先生的音樂才華,與其文學天賦一樣,都是那麼的出衆,有機會倒是可以合作一下。另外,我不得不承認,吳先生的演技也非常棒,與鄧小姐的合作,讓人不知不覺間忽略他的年齡,像情侶多過像姐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