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武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
這句話從80年代一直流傳下來,其實很能說明問題。
這個時候,一般中小城市買一套房也就兩三萬塊錢。
從收入的角度來說,排除深圳,排除爆發人羣和特殊高薪崗位,首先做小生意的賺錢最多,其次農民工收入不算低,甚至高於部分事業單位,比如教師,這時候普通大學老師的工資也就兩百左右,和一般效益好點的工廠工人差不太多,大概還低點,之後纔是體制內的公務人員,他們的工資多數還在幾十塊和一百多些的區間內徘徊,總之很多後來令人羨慕的職業,現階段其實都不喫香。
與此同時,一部大哥大兩萬不夠,好點的彩電、空調等也都是近萬的價格,這並不說明多數人富裕了,只說明生產力低下,以及暴發戶出現,拜金和炫富的時代初步來臨。
而接下來的幾年,不管是工資還是衣、食、住、行,每年都會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變化,甚至同一年的年頭、年中、年尾,都完全不同樣。
江澈把煙滅了:“所以,穩定是最不應該考慮的,這時候就連體制內的人都正在往外跑吧?俗稱下海。”
1992年,12萬公務人員辭職下海,1000多萬公務人員停薪留職,這羣人中的佼佼者,就是改革開放後三個著名的企業家羣體中的“92派”,其中以萬通系最爲著名,包括馮論、王弓權、潘十屹、易小地等,這一年,他們從海南開始發跡。
可是他們玩的,我現在玩不了,至少馮論多少年前就已經混過中央黨校了,跟牟其重也混過,義父更在建國初期就已經是正師級……那我能玩什麼?
沿着這條線想下去,線索慢慢清晰,江澈乾脆返身找了紙和筆,一邊思考,一邊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