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金碧年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工業實力的增加哪是那麼簡單的數學題,想要三倍的產量,就增加三倍的投入,這一看就是外行人的想法。
超過一千個家庭聚集在一起,僅僅是喫喝拉撒睡就讓當地的民政部門頭大不已,地皮好說,北疆現在的人口還沒有到飽和的程度,劃出一塊七八公頃的土地用作工廠建設和工廠職工的駐紮地沒有問題。
有問題的是配套設施,水電是必需的。電力方面也是有辦法的,建立的鋼廠本來就是電爐鍊鋼,所以選址就選在省級火力發電廠附近,兩者相隔不到一里地,實際上中間也只是有一條寬一點的大路罷了,其餘的地方已經定下要做子弟學校的用地。
生活用水現在還是無法解決,好在搬家過來時各家院子裏都給預備了一眼深水井,雖然用度緊張一些,節約謹慎一點還是沒有問題的。等到再過一段時間,廠內的工業用水平穩了之後,配套的水廠就能騰出手來安裝居民自來水了。
糧食問題也是搞得地方上一陣雞飛狗跳,幾千人的日常飯食用度可是不小,尤其是蔬菜肉蛋類的副食,現在可不是世紀後那種物資極大豐富的時代,經濟條件的制約使得農民們還沒有心思搞太多的第二產業,加上還是計劃經濟當道時期,自然沒有多餘的副食提供。
偏偏鍊鋼又是以壯勞力爲主,勞動強度也是不小,隨着生產任務的一步步開展,對肉蛋魚甚至是食鹽的需求與日俱增,給會江縣政府帶來的後勤壓力自然也是一日大過一日。
生產物資的轉運現在已然解決了,解決的方法簡單粗暴,總公司直接和鐵老大協調,在往電廠的運煤鐵路道旁,又加了一段短鐵路接到鋼廠廠區內位於北方的堆料場,這下對外採購的諸如廢鐵料、石英、耐火磚之類的大宗原料就能從產地直入廠區卸貨了。而在南門外則修了一條寬十二米的深基水泥路,專門用來走重載卡車。
而擺在廠區領導面前的最緊迫的難題就是職工的下一代教育問題,好在之前有過決議了,就把南門外道路對面的那塊空地用來建一所子弟校,涵蓋幼兒園、小學和初中。師資力量也是讓會江縣政府一陣撓頭,好在會江縣也有一所專科院校正是師範,雖然不是名校,卻也是立校百年,畢業生雖然不夠分配,但還是能擠一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