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心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二是農民不任性。比如古林村向手工藝者出租農民房子時,統一規定3000元、5000元、8000元的三檔價格,由村集體統一簽約流轉,並以“修路不經過家門前”等軟性方式約束農民坐地漲價的行爲,才能穩住引入村裏的項目。
三是資本不任性。張峯認識到資本力量非常強大,講求的是經濟邏輯,可能會與村莊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理念產生衝突。
爲此,必須通過相應的制度規定資本下鄉後要確保農村的耕地繼續種植糧食,農村土地不能走向房地產化等等。
當然,張峯幾個月來推行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僅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初步嘗試。
相信不久的將來,這些村鎮的空間結構、產業形態將會發生改頭換面的變化,附着其上的鄉土社會也和以往不同了。
只是今後的城鄉共生現象會如何演進?如何確保鄉村振興在各地推行時不鬆懈、不變調、不走樣是一個重大問題。
同時,部分專家和基層幹部也擔心資本下鄉是否會擠壓農民的生存空間?進城失敗的農民無法再回鄉務農,農村的蓄水池功能是否會受到影響?
爲此張峯便暫停了繼續推行這些改革措施,他想先看看這些試點鄉村在二三年後的效果究竟如何?畢竟改革的關鍵是找準方向、協調好各方利益。
另外一個方面,張峯原先是爲了迴避與葉天時的正面碰撞而選擇從農村工作入手,但幾個月下來,他也聽到了一些風聲,說是張峯只會在農村小搞小鬧,象個鄉鎮幹部,完全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這種議論多了,當然也不行,會影響張峯在天寧市的威信,同時,他經過幾個月的瞭解,基本上摸清了天寧市主要領導的品性,他現在需要開始實施自己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