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令人驚訝的是,贗品集團的祕密工廠內發現了這種手術用機器手,但操作機器手的並非人類,而是另一臺計算機。
贗品集團的成員徹底分析了一流陶藝家的作品,成功地將構成要素寫成程序。只要計算機按照程序發出指示,機器手就能夠正確重現陶藝家的手。
如果只是這樣,充其量只是精巧的模仿,但歹徒正在計劃下一步,他們打算製作還沒有問世的獨創作品。當然,默默無聞的陶藝家即使推出作品,也無法牟取暴利,所以歹徒打算利用計算機和機器手,製作出看起來很像是知名陶藝家制作的“獨創作品”,賣給收藏家。
陶藝家和美術專家都嗤之以鼻,他們認定複製的作品或許能夠騙過客人,但機器製作的獨創作品根本不可能成爲藝術品。
全面反駁這個論調的不是別人,正是贗品集團的首腦K。
“既然這樣,可以請專家鑑定我們的試作品和陶藝家們未發表的作品。如果能夠鑑別出哪一個作品是機器手製作的,我們就認輸。”
令人意外的是,法院支持這個來自牢獄的挑戰。因爲製作贗品雖然是犯罪,但精巧的程度決定了罪行的輕重。如果贗品連專家也難以分辨真僞,就是極度惡質的犯罪。也就是說,對K來說,這種試驗很可能是自掘墳墓,但顯然他有想要堅持的信念,所以纔會豁出去。
K曾經是專做機器人的優秀工程師,以前當上班族時,曾經獲得好幾項相關的專利,但是有一次,他參與開發的機器人發生了事故,他被迫辭職,扛下了那起事故的責任。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爲公司創造了龐大的利益,竟然會被公司以這種方式一腳踢開,同時也對低估他能力的整個業界產生了憤怒。他是基於這樣的私怨,纔開始製作贗品。因此,雖然證明機器人也可以製作出完美的藝術品會導致加重他的刑罰,但他無論如何都要這麼做。
有幾名專家接受了這項挑戰。在警察、媒體和法院相關人員的見證下,舉行了那場前所未聞的鑑定大會。
K和他的手下製作的十件作品,和陶藝家提供的十件未發表的作品放在專家面前。專家拿起這些作品仔細檢查,想要分辨到底哪一件是機器人制作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