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福萊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h4>2</h4>
科伯恩現在還不知道西蒙斯腦子裏在想什麼。西蒙斯同佩羅和拉西德聊天的時候他不在場,而西蒙斯也沒有主動提供多少信息。據科伯恩已掌握的情況,三種替代方案——藏入汽車後備箱,軟禁在家時脫逃,攻陷“巴士底獄”——似乎都不靠譜。而且,西蒙斯根本沒有去推進這件事,只是一個勁兒地坐在德沃蘭奇克家裏無休無止地討論細節。但科伯恩卻沒有因此而不安。他畢竟是一名樂觀主義者,而且他同羅斯·佩羅一樣,認爲不應該質疑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營救專家。
在醞釀三種方案的同時,西蒙斯集中精力研究了“逃出伊朗”的路線。
科伯恩尋找用飛機將保羅和比爾運出去的方法。他在機場的倉庫裏轉悠,試探是否能將保羅和比爾當作貨物運出去。他同每個航空公司的人談話,試圖建立關係。他最終同泛美航空的安保主管談過幾次,將實情盡數相告,除了保羅和比爾的真名。他們探討了讓兩名逃犯穿上乘務人員制服隨班機離開的可能性。安保主管想要幫忙,但航空公司不願承擔過大的風險。科伯恩只好轉而考慮偷一架直升機。他偵察了城南的直升機基地,發現偷盜是可行的。但在伊朗軍隊動亂的情形下,他懷疑直升機沒有得到充分保養,他還知道伊朗軍隊零件短缺。何況,有人也許污染了燃油。
他將這些情況都報告給西蒙斯。西蒙斯對機場已經產生不安,科伯恩發現的困難強化了他的偏見。機場周圍總是有警察和軍隊,一旦出了岔子就會無路可逃——機場本來就被設計成能阻止人們去不應去的地方。在機場,你總是將自己置於他人手中。而且,如果通過機場離開,最大的敵人就是逃亡者本身——他們必須非常冷靜。科伯恩認爲保羅和比爾有能力應對這種事,但將自己的判斷告訴西蒙斯是沒有意義的——西蒙斯總是獨立判斷一個人的品格,而他從未見過保羅和比爾。
結果,營救隊最後決定通過陸路逃走。
陸上有六條逃亡線路。
往北是蘇聯,一個不友好的國家。往東是阿富汗,同樣不友好,還有巴基斯坦,但它的邊境太遠了——幾乎有一千英里,主要的路途在沙漠之中。南邊是波斯灣,經過五十到一百英里的水路便是友好的科威特。他們看好這條路。西部是不友好的伊拉克,西北部是友好的土耳其。
科威特和土耳其是他們中意的目的地。
西蒙斯讓科伯恩派一個可靠的伊朗員工駕車駛往波斯灣,去確認路途是否通暢,行經的鄉村是否安寧。科伯恩讓“摩托男”——因他騎摩托車在德黑蘭飛馳而得此綽號——擔當這一任務。“摩托男”同拉西德一樣,是系統工程師,大約二十五歲,身材矮小,反應靈活。他在加利福尼亞的學校學過英語,能用任何美國方言講話——南方口音,波多黎各口音,等等。儘管他沒有大學學歷,但EDS公司還是僱傭了他,因爲他在能力測試中得分極高。EDS公司的伊朗員工參加大罷工後,保羅和科伯恩召開了一次大會,同他們商量此事。“摩托男”的發言震驚了在座的所有人,因爲他強烈抨擊了伊朗同事,堅定地支持公司管理層。他毫不隱瞞自己的親美立場,但科伯恩非常肯定,“摩托男”同革命者有聯繫。某天他找基恩·泰勒要一輛車,泰勒給了他一輛,第二天他又要一輛,泰勒也滿足了他。“摩托男”總是騎他的摩托車——泰勒和科伯恩非常肯定,那些車是借給革命者用的。他們不在乎——讓“摩托男”感激他們,這更重要。所以,爲了報答以前的恩惠,“摩托男”答應去波斯灣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