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大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很重要,沒有《邊境風雲》票房的成功,我根本不可能擁有自主表達的權利!”
“別的不說,《解救吾先生》製作+宣發超過六千萬,你覺得會有投資人願意給錢讓一個新手操作嗎?”
然後就引發了第二個問題:“《梅蘭芳》的票房比不上《解救吾先生》,你有什麼想說的?”
“那《梅蘭芳》拿了金雞獎最佳影片,你怎麼不說?”
“有一些學院派導演,他們認爲藝術比較重要,電影是他們表達的途徑,他們關注的是電影本身,而不是票房。這種導演,追求故事的深度、思想性,而對其娛樂性不太重視。這就相當於站在了普通觀衆或者說票房的對立面。例如我很喜歡的《肖申克的救贖》,很多人說這電影除了結尾昇華之外,大部分情節都在鋪墊,就像喫了一肚子苦瓜最後給你一顆糖豆,固然異常甜蜜,但很難讓人願意再體驗一肚子苦瓜的感覺。所以觀衆不買賬。”
“視效大片、商業片是票房的中流砥柱,在全球的主力票倉基本都是這樣一個情形。不可能因爲某個導演改變,一個還行的劇本加一個過得去的導演再加上不太出戏的演員,基本上就能出一部觀衆喜聞樂見的爆米花。”
……
這些年圍繞着呂瀟然一直有個話題:他不是導演系的!
一個學表演的,主職演員,轉行做導演,做出來的電影,一部比一部賣得好,這少不少圈內人有些微詞……
甚至有人在網上公開說什麼‘不管呂瀟然的電影賣了多少錢,他只是個不懂電影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