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大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呂瀟然對自己的認知很清楚,丫就是個拍電影的,從一開始,他就沒有否認自己的電影就是爲了取悅觀衆!
每賣出一部電影就是在爲電影市場化做貢獻!
我們的電影市場化進程其實很短,從《英雄》開始算,那還是2002年底的事,滿打滿算也就是16年前的事。
在此之前,我們當然也有電影,但那時候的電影是一種工具,拍電影是一種特權。
市場化時間短,相對於122年的電影史,中國電影的物理時間也有了112年。但生理年齡成熟,而心理年齡低幼,這本身就是一個大寫的尷尬。
這種尷尬需要更加快速的學習和更加開放的市場去錘鍊。
但不幸的是,中國電影又趕上了一個電影的複雜期。
這個複雜從藝術上來說,我們的電影藝術被最大程度地困厄在一個不影響商業的大前提裏。
脫胎於蘇聯的藝術和工具唯二論,把技術推搡到了牆角,從業者對技術、商業是脫敏的,甚至是輕視的。
第二就是好萊塢大舉進攻,好萊塢電影劇組動輒幾百人,各種新機器、新特效,直接把觀衆帶走了,順便培養了好萊塢敘事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