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衣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佛國地下,岩層之中,有無數地下水溶蝕沖刷形成的洞窟,層層疊疊套在一起,豐水期流水,枯水期乾涸,年深日久,這些洞窟漸漸拓寬,融成了一片,將佛國城的地下逐漸蛀空。這一奇怪的地理現象是浞鐸發現的,因爲最近在佛國周圍的大漠上發生了多起地質坍塌的事件,浞鐸帶人前往查探,下到坍塌的地下,發現了這些孔洞。浞醍和浞鐸兩兄弟前往南京,尋訪張信,交談之時,無意間說了這件事。說這無意,聽者有心,誰能想到這件原本和佛國生死存亡不沾邊的事,竟成爲了張信佈局的核心。
張信的計劃,就是通過勘探佛國城下的洞窟孔洞後,針對幼澤(羅布泊)的地下水系進行局部的大範圍蓄水,然後通過對河道的修整,改變即將到來的豐水期大量的地下徑流方向,引導徑流的力量,蓄力衝擊固定的薄弱點,將地質坍塌的面積擴大到整個佛國城,以地質坍塌爲助力,將佛國城徹底沉入地下。
這個計劃在最初提出的時候,引起了很大的分歧,浞鐸支持,浞醍反對,作爲佛國的國君,他儘管知道讓弱小的佛國徹底從世上抹去,是斷絕一切覬覦財富的強盜念想的最好方法,但是他卻始終下不了這個狠心,直到張信對他說出了那一段話:
“佛國於世,便如三歲孩童持重寶,行於鬧市,強取豪奪之徒滿天下,誰人能不心癢?那個不欲奪之而後快?唯一的辦法,就是尋一機會,讓那孩童扔了財寶,潛身遁去……命和財,終究是要做個取捨。爲今之計,將黃金沉入地下,斷了強盜們的念想,伺機保全族人,纔是佛國最好的選擇……”
聽了張信的話,浞醍方纔下定了決心,依照張信的策略,一邊安排甲士和騎兵,疏散城中老幼婦孺,扮作客商,混在駝隊之中,分批撤離佛國城,沿着絲綢之路,向東西兩個方向疏散,同時在城中佈置疑兵,在街上走動,製造佛國繁華依舊的假象,遮掩百姓撤離的動向;另一邊,又浞鐸帶隊,部署城內青壯兵勇從坍塌的缺口,潛入佛國城下,勘測洞窟佈局,根據河道走向,築壩蓄水,修整河道,挖掘拓寬關鍵支撐點的孔洞,只待一個月後的幼澤(羅布泊)豐水期,水流暴漲,在地下奔騰之際,打開水壩,沖毀佛國城下的支撐土層,讓整座佛國城沉入地下!
水青筠和徐悲俠離開佛國,經過將近一個月的跋涉,趕到了玉門關,將張信塗抹修改過的佛國城防圖交給了守將叔孫邕,叔孫邕亮出了自己的使節印信,叔孫邕點齊了三千兵馬,讓長子叔孫驟堅守玉門關,自己帶着小兒子叔孫勖領着兵馬直撲佛國城,雙方短兵相接。
此時,佛國城中的百姓已經在甲士的掩護下分批撤走,整個佛國城中只剩一千守軍,這一千人,在張信的指揮下,和叔孫邕的兵馬血戰了五個晝夜,城池幾經易手。
第六天夜裏,三通鼓響,唐軍蟻附爬城,佛國守軍寡不敵衆,城池失守,唐軍入城,直撲佛國宮殿,大火焚城,佛國皇族在浞醍和浞鐸兄弟的帶領下,死戰不退,緊守皇宮大殿三晝夜之後,浞鐸戰死,浞醍失蹤,叔孫邕大勝,攻佔了王宮的寶庫,打開了庫門,寶庫之中,全是純金鑄造的金身佛像,密密麻麻,一望無際……就在此時,叔孫邕留守玉門關的小兒子叔孫勖趕到了佛國城,給王神策帶來了李世民的親筆信,原來唐太宗那邊急等着用馬,王神策這邊久久沒有消息傳來,皇帝一着急,差了信使到玉門關打探,叔孫勖不敢耽擱,趕緊來報。
叔孫邕和扮作王神策的水青筠一商量,一致認爲這許多財寶和馬匹數量龐大,實在無法一同運走,再加上匆忙趕路,唯恐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