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樣看來,哈姆雷特所處的酷烈的生存環境就與其說是由於外部歷史的偶然,不如說主要是由他特殊的個性所致。也就是說,具備了此種特殊氣質的個人,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偶然性”來促成其個性向極端發展。請看這一段反覆爲幾個世紀的讀者引用的自白:
“……有些人品性上有一點小小的瑕疵/或者是天生的(那也怪不得他們/因爲天性並不能自己作主)/或者是由於某一種特殊的氣質/過分發展到超出了理性的範圍/或者是由於養成了一種習慣/過分要一舉一動都討人喜歡/這些人就帶了一種缺點的烙印/(天然的符號或者是命運的標記)/使他們另外的品質(儘管聖潔/儘管多到一個人擔當不了,)也就不免在一般的非議中沾染了/這個缺點的潰爛症。一點點毛病/往往就抵消了一切高貴的品質/害得人聲名狼藉。”
[3]
一個人追求完美可以到這樣的程度,這個人就等於是失去了任何自我保護的能力,赤身裸體在長滿荊棘的社會上行走,因而時刻有可能遇到致命的傷害。人之所以能夠生存,就因爲他擁有自欺的法寶作爲自我保護的武器,這種前提在社會中成爲強大的慣性,讓人能夠忘卻,能夠沉溺於塵世短暫的歡樂。但任何時代總有少數的個人,他們不滿甚至痛恨自身的現實,企圖摒棄自欺,奮起追尋那永遠追不到的真實,這樣的人便成爲人類靈魂的代表。靈魂向肉體復仇的模式就是這樣在這些精英身上不斷重演的。哈姆雷特最後死在愛他的兄弟的毒劍之下,而不是被仇人所殺,這種天才的劇情安排內涵深邃。凡靈魂上的創傷,往往來自所愛的人。在結局到來之前,哈姆雷特就有兩次受到致命的傷害。一次是由他的愛人莪菲麗亞給與的,另一次是由他的皇后母親給與的,兩次傷害都以他心如死灰告終。
莪菲麗亞的美麗、純真、對愛情的專一,以及她夢幻一般的青春少女的氣質,是戲劇史中的千古絕唱,她的悲慘的結局讓多少人傷心落淚。然而莪菲麗亞並不是仙女,她也是一名社會的成員,她身上打着這個社會的烙印,她的眼前蒙着那塊欺騙的布。所以當在幽靈的啓發之下換了腦筋的王子再次同愛人相遇時,她的言語、她在騙局中所扮演的角色、或者說她的“社會身分”便深深地刺傷了王子的心。他看到理想中的愛人一下子變得那般虛僞、造作、俗不可耐,於是理想破滅了,就像眼前一黑,光消失了一樣。愛轉化爲無比的憤怒和惡意的挖苦。莪菲麗亞錯在哪裏呢?她並沒有錯,她仍然深愛哈姆雷特,“錯”的是哈姆雷特自己。他用天上的標準來衡量地上的凡人,他要破除人活着的必要前提。他沒有向愛人作解釋就在內心悲哀地承認了失敗,他在失敗的結果面前只好忍痛同自己的世俗慾望告別,這慾望就是前面提到的“小小的瑕疵”的根源。同樣的標準也用來衡量他自己:
“我非常驕傲,有仇必報,野心勃勃;隨時都在轉大逆不道的念頭、多得叫我的頭腦都裝它們不下,叫我的想象力都想不盡它們的形形色色,叫我找不到時間來把它們一一實行哩。像我這種傢伙,亂爬在天地之間,有什麼事好做呢?我們都是十足的流氓;一個也不要相信我們。”
[4]